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健康人生看透生死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失去至亲,仍要学习过没有他/她在身边的日子!
吴思源
作者:吴思源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0-08-06 08:08:38

作者介绍

大学修读社会学和哲学,职涯大半是出版人,著作甚丰;四年前立志美化香港的殡葬礼仪,认为这有助人生的圆满。

  香港每年死亡人数约四万五千人,换句话说香港每年有四万多个家庭失去至亲,而失去至亲的家人也要重新学习至亲不在的新日子,可以如何生活。

  卢云神父(Henri Nouwen)在母亲离世后,写信给父亲,谈到如何适应失去母亲的生活:

  “她的死亡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的经验,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短短的几个月竟变成了多么奇异的一段时间!每日、每周、每月竟慢得像婴儿学走时的第一步。我们要重新学习怎样生活,甚至连“正常”的经验也成了新的经验,因为它有种“第一次”的性质……母亲不在的第一个圣诞夜、第一个新年、第一个结婚纪念日。”

  失去家中的至亲,犹如家中失去一条手臂,甚至一根支柱。刹那间什么也不同了,有人要学习如何烧饭,有人要学习如何打扫,有人要学习如何带孩子上学,有人要学习一个人上床睡觉……原来除了丧亲的忧伤,丧亲者还要适应至亲缺席的新生活。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时间的长短亦因人而异。一些丧偶者在伴侣离世后三至六个月已颇能独立生活,但有些则两三年后仍进退失据,茫然若失。事实上这没有客观的标准,视乎逝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有何亲密,以及当事人本身具备的条件和能耐。

  无论我们花了多少时间才可以回复生活的“正常”,至亲的离世毕竟提醒我们,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具足的孤岛,可以独自存在。失去至亲,或是配偶,或是父母,甚或是儿女,哀伤永不会完全消弭,只是我们仍要好好学习,过没有了“他/她”在身边的日子。

分享:
返回看透生死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2020-08-07 15:23:53感情的建立是累積下來的, 親人或者最愛的人離去,真的是讓人傷心, 人最痛苦是有記憶,但是生老病死誰能避免? 身邊如果還有其他家人或者要好的朋友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這樣的事情,要一個過程,歲月神偷的幫忙,自我修復等的組合拳才能好好的再次站起來生活。
    [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