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10-14 14:55:25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特斯拉(Tesla)执行长马斯克“吹水”多年的自驾出租车(RoboTaxi),终于在10月10日正式登场!除意料之内的无人的士“Cybercab”外,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自驾小巴“Robovan”亮相。两者均不设方向盘和刹车踏板,全靠视像镜头和AI驾驶,展现出未来交通的新模式。但华尔街分析师却看衰RoboTaxi商业化前景,以致公司股价大跌9%,市值一夜之间蒸发670亿美元。为何此计划不被华尔街看好?其自驾技术背后隐藏了什么问题?
Cybercab蝶翼式车门最抢眼
2024年10月10日举行的“We, Robot”发表会上,首先亮相的是无人的士Cybercab,车身外形有如Model 3与Cybertruck的混合体,具有浓烈的金属配色,车头设有一条贯穿式的LED车灯,车门则采用类似蝴蝶翼的上掀式设计,同时车身上找不到充电插头,全靠无线充电,令整体风格相当前卫。
Tesla发表旗下首款无人的士Cybercab,采用超跑风格的蝶翼门设计,外形相当抢眼。(图片来源:Tesla官网)
由于Cybercab无需人类司机驾驶,所以没有装设传统的方向盘、刹车踏板、以及后视镜,甚至连后挡风窗户也完全取消。车厢内部设计极为简约,只设有两个座位,务求将置物空间最大化,实现纯粹载人、载物的目的。
马斯克(Elon Musk)透露,每辆Cybercab的生产成本约3万美元(约23.4万港元),计划于2026年试产,2027年前量产;预计Cybercab的士服务的初期营运成本约每英里1美元(约7.8港元);当大规模投入服务后,营运成本可望降低至每英里0.2美元(约1.6港元)。
马斯克表示,自驾车不但行车安全性是人类驾驶车辆的10至20倍,而且每英里成本更低至0.2美元。(图片来源:翻摄Tesla直播影片)
Model 3、Y可加入的士车队
除Cybercab外,Tesla RoboTaxi车队车辆的另一主要来源是,停泊在停车场内的Model 3和Model Y。日后车主只需把《Full Self-Driving》(FSD)软件更新至“无监督”(Unsupervised)版本,即可让其爱车加入RoboTaxi车队行列。Tesla会从每宗订单交易中抽取分成,而大部分收入则归车主所有。马斯克希望,2025年可以在美国德州与加州,透过Model 3和Model Y推出无人的士服务。
另一款新车型Robovan则是面向商务市场的客货两用小型巴士。其造型有点像列车车厢,车轮并不明显,设计充满未来感。每辆最多可乘坐20人,或者完全用来运货。马斯克指出,这款车适用于团体运输服务如接送球队等,惟有关Robovan的价格、产量、以至推出时间等信息却未有交待。
Tesla发表另一款新车型Robovan,主要为解决高密度交通需求而设,可让约20人乘坐或用于货物运输。(图片来源:Tesla 官网)
虽然马斯克勾勒出一个宏大的自驾交通愿景,可是大部分华尔街分析师对此并不买账。究其原委,Tesla的自驾技术至今仍未能实现无监督自动驾驶的目标。汽车研究机构AMCI Testing针对最新版本《FSD》软件进行了1,000英里的自驾测试,其间测试员必需干预驾驶的次数超过75次,平均每13英里便要干预一次。该机构认为,《FSD》仍需进一步改善,方能确保RoboTaxi能够安全运作。
Truist Securities分析师史坦(William Stein)表示,在四个月内曾三度应马斯克的邀请,试驾安装了最新版本《FSD》软件的Model 3,结果每次驾驶时,车辆都做出了不安全或违反交通规例的行为。他认为,短期内不会有一辆Tesla RoboTaxi能够载客上路。
视像镜头+AI存在黑箱问题
Tesla在自驾赛道上的主要对手Waymo,已在美国部分城市开始营运无人的士服务,积累了数百万英里的实际载客行车经验。Bernstein分析师萨科纳吉(Toni Sacconaghi)认为,相较之下,Tesla的自驾技术显得比对手落后。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使用光达(Lidar)、雷达、高精地图等多重感测技术来实现自驾,Tesla则只靠视像镜头与AI组成的“端到端机器学习”(End-to-end Learning)技术来负责驾驶。后者的最大好处是成本较低,但背后却隐藏着“黑箱”问题。
所谓“端到端机器学习”,意指不经过编程步骤,直接透过原始数据训练AI进行驾驶决策。但AI在驾车时所作出的举动,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是如何做出判断,甚至连建构AI模型的人也不清楚;在这种难以解释的情况下,一旦自驾系统出错,研究人员就很难在短时间找出事故起因。
Cybercab车厢内只设双人座位,中央装配大屏幕娱乐系统,不设方向盘和刹车踏板,让整个空间放大不少。(图片来源:Tesla官网)
不少专家认为,黑箱问题将增加Tesla RoboTaxi获得监管机构许可的难度;尤其是自驾系统在处理“边缘案例”(Edge Case),如动物突然横过马路、或行人做出异常举动等极端情境,AI所做出的应对操作,Tesla可能无法向监管机构作出合理解释。
需展示RoboTaxi商业化路径
回看马斯克在“We, Robot”发表会上的演说内容,都是一些早已说过的陈腔滥调,而且没有清楚说明RoboTaxi的商业模式、可能会面对什么监管障碍、以及怎样克服这些障碍,因此削弱了投资者对RoboTaxi前景的信心,致使Tesla股价暴泻近9%,蒸发掉670亿美元(约5,226亿港元)的市值。
投资管理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的汽车股权研究主任朱西科(Ronald Jewsikow)直言,倘若Tesla不能在12至24个月内清楚展示RoboTaxi商业化路径,投资者的疑虑将难以消除,但他认为此举可能在短期内都无法达成。
一直以来,马斯克曾承诺的事情,就算经常跳票,始终还是能够实现,不过能否准时兑现却是另一回事。完全自驾的RoboTaxi可能终有一天会来临,但时间点究竟是2025年透过Model 3和Model Y实现?还是等到2027年Cybercab量产时兑现?又或者像Cybertruck般,在发表后4年始可交付给顾客呢?在无人的士真正推出市场前,大家可能需要更多耐心,但此服务确实值得我们翘首以待!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