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管理港是港非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推动自资院校扩容提质,避免沦“野鸡大学”
李慕飞
作者:李慕飞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5-04-14 15:24:31

作者介绍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立法会本周开始辩论《财政预算案》,社会普遍关注2元乘车优惠及2500元学生津贴的问题,但社会已充分讨论,笔者反而有兴趣讨论一下社会较少讨论的话题——“留学香港”品牌。《预算案》提出批地计划及开办课程贷款计划,以象征式地价批出土地及提供免息贷款,推动自资院校扩容提质。“留学香港”的概念已经提出一段时间,是香港新兴的发展产业,过去焦点都是五间世界百大大学,这次政府想将“留学香港”推广至自资院校,即香港的私立大专,但政府仅以批地及贷款的方式,就认为可以将目前较为冷门的私立大专推上成为国际留学的焦点,哪有这么容易?


   留学品牌以英美澳加最受国际欢迎及认可。回想80、90年代,香港有不少学生到美国留学,当时美国有众多一流大学,但亦有不少水平偏低的院校,甚至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证书”的学店,通常被戏称为“野鸡大学”。香港有数以十计的自资院校,开办的课程都得到学术评审,具备货真价实的学术水平,绝非“野鸡大学”可比,但香港的处境却极为艰难,因为学位多而学生少,已有院校由于收生不足而结束营运,所以协助它们开拓生源,是当务之急。


香港自资院校的课程都得到学术评审,具备货真价实的学术水平。(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香港以单一城市打造出五间世界百强大学,早已形成一个优质品牌,但五间大学学位始终有限,即使扩大境外学生收生比率,亦无助提升教育产业的容量,要打造类似英美澳加等留学品牌,目前产业的深度及阔度都远远不够,是以扶植自资院校发展,是必然的趋势。香港有多间老牌院校,亦有不少新兴学院,基本上有可塑性极高的硬件,但无奈生源不足,所以政府已计划放宽部分院校的境外收生比率,同时批地予院校兴建宿舍,同时提供免息贷款协助开办课程。


   笔者支持政府的措施,但担心未足以吸引境外学生来港,因为自资院校并无国际百强光环加持,对国内潜在的学生来说,香港院校与内地大专院校分别不大,何必花大量金钱来港留学?所以,政府应协助自资院校发展具备香港优势的课程,例如国际化、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学科,或内地选择较少的学科,提供足够诱因以吸引内地学生来港。


政府若容许副学士或高级文凭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工作,能增加课程的吸引力。(Shutterstock)


   此外,自资院校开办不少副学士课程,亦可以尝试争取国内学生。目前就读学士课程的内地学生,毕业后可申请留港工作,这是吸引内地或东南亚学生来港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推广香港副学位士课程,建议政府容许合资格的副学士毕业生能够申请留港工作,这亦配合香港劳工市场的需求。香港到2028年会欠缺18万名劳工,当中欠缺技术人员更为严重,政府正研究引入技工专才,专才居港7年就可成为香港永久居民,这反映出香港极需要有关的技术人员,所以政府不妨协助院校开设更多副学士或高级文凭程度的技术性学科,并让境外毕业生可以留港工作,相信能吸引不少学生愿意来港就读。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港是港非
其它港是港非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