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似现放慢 债务上限仍无进展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返回正文
用户评论↓倒序
2
  • 2023-05-16 15:40:21安永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首季中國42家A股上市銀行淨利潤按年增長3.22%,較去年首季放慢5個百分點。

    安永指,雖然首季內地經濟企穩回升,但國內外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經濟發展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報告顯示,截至3月底,該批銀行的不良貸款額,按年增加554.2億元人民幣,升至近1.94萬億元;加權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29%,較去年底下降0.01個百分點。

    安永指,中小銀行的資產質素仍面臨較大壓力,新的資產風險分類管理辦法,以及資本管理辦法等監管規定,將為上市銀行帶來挑戰。
    [回 复]
  • 2023-05-16 15:09:08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15日报道,前总统奥巴马任内的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布瑞南(John Brennan)上周在国会众院司法委员会四小时闭门会议作证时坦承,51名前任情报官员发表连署信指称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笔电内容外泄为俄罗斯散布不实信息,其实是中情局与拜登竞选团队联手制造的“政治操作”,目的在于冲淡亨特‧拜登笔电争议的新闻报道。[回 复]
  • 2023-05-16 15:06:28PPI连跌七个月,码头货柜堆积如山,运价大幅下跌,然后出口双位数增长,这是中国逻辑要重新学习[回 复]
  • 2023-05-16 15:01:49就在近日大陆媒体报道,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内,占地4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已经堆成六七层的矩阵。

    业内人士表示,洋山深水港码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蓄水池”,截至3月份,堆放的空箱约37万标准箱。等候在外面的集卡看似井然有序,其实全都是空车,等待着不知何时到来的订单。

    需求的下滑也直观的体现在了航运运价方面。自年初运价跌破千点大关后便一落千丈。
    [回 复]
  • 2023-05-16 14:18:49近期中国40家上市银行2022年财报已全部披露。统计显示,去年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明显上升。其中,涉及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攀升,风险增加。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财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40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84%至1.81万亿元(约合2623亿美元),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至1.33%,逾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2.6%至1.88万亿元(约合2725亿美元),逾期率较上年末微增至1.38%。

    这40家上市银行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共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5.3%和净利润的83.59%。

    在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中,受到部分房企违约风险拖累,中国上市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不良率攀升正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近日表示,去年非常不容易,在房地产下行的冲击波下,涉房贷款不良率抬头正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据中国房地产报统计,2022年,在对公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中国银行,房地产不良余额同比增长61%;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达7.23%,较2021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投放规模第二大的是农业银行,其去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60亿元(约合67亿美元),同比增长63.4%;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5.48%,比年初上升2.09个百分点。

    此外,去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增速过快的银行还有平安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增速均在145%以上。

    去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高达7.28%,居上市银行之首,其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更是暴增百倍。该行的财报说,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较差等因素影响,个别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资产质量下降,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余额及不良率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上市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的不良资产余额也同比大增。

    个人按揭贷款一直被银行视为最优质且规模最为庞大的资产之一。不过,在去年末,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977.6亿元(28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165亿元(169亿美元),同比增长59%。

    此外,去年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同比增幅超过60%的银行还有:常熟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
    [回 复]
  • 2023-05-16 14:09:2034%阿里就这样没了[回 复]
  • 2023-05-16 14:02:26全球科技投资巨头日本软银集团与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长期合作接近尾声。软银于5月11日公布业绩后,其财务总监后藤芳光(Yoshimitsu Goto)表示,该公司实际上已将曾经持有的阿里巴巴的全部剩余股份出售或用以融资。

    对于软银此前仍然持有的阿里巴巴部分股份,后藤表示,公司已经通过“预付远期合约”(prepaid forward contracts)的金融工具和其它手段,将这部分股份融得了现金。这意味着,软银实际上已经出售了这些股票,只不过有权在日后购回。
    [回 复]
  • 2023-05-16 01:12:23彭博资讯亚洲经济专栏作家摩斯(Daniel Moss)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复苏与通膨都令人失望。中国从解封以来,通膨并未加速上升,而是平静无波。这种失谐状态,显示中国经济在高成长率的表面之下,正面临深层的挑战。这对全世界都不是好消息。

    中国4月消费者物价(CPI)仅比一年前微涨0.1%,是两年来最小升幅,也低于经济学者预估;生产者物价(PPI)更重挫3.6%,反映出原料商品价格疲软。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的问题,因为从今年初以来,CPI升幅便一直缩小。去年12月中国刚解封时,各界担忧经济复苏太快,将加重全球通膨压力。摩斯认为,现在看来这纯属杞人忧天。

    反观美国,从叶伦担任联准会(Fed)主席以来,美国经济虽长期持续温和扩张,但她一直认为通膨低到难以令人放心。等到2019年鲍尔继任主席之后,则认为对通膨应该眼见为实,而非仓促预测通膨将升高,因此一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22年通膨急剧上升时,才不得不激进升息。

    至于中国现在通膨超低,令人担忧的是经济体系的需求可能不足,而经济复苏势头也极不平衡。由于全球成长减缓,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呼声甚嚣尘上,使中国的制造业与出口部门陷入困境,必须靠消费来支撑经济成长。

    中国经济呈现双轨发展,凸显出中国解封后碰到的是全球景气反弹已经泄气,而中国消费者集中于国内消费,只有中国本身能够受益,无法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广泛的刺激;从正面来看,这将有助于全球物价稳定。

    另一方面,中国通膨偏低也让人民银行有刺激经济的空间;就算官员并未做出降息的暗示,但也可能势在必行。

    美国银行(BofA)最近的报告中,认为中国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尽管中国物价不可能持续下跌,但通膨仍将非常低迷。

    目前由于各大央行都难以有效抑制通膨,因此人民银行在通膨控制方面的分数自然居于高位。但央行的使命并非仅限于尽可能压低通膨而已;当通膨过低时,消费者及企业将缺乏信心,经济成长进一步减缓,使通货紧缩的预期升高,央行即使放松信用也效果有限。

    日本银行(央行)前总裁黑田东彦便深有同感。他在任十年期间,就经常抱怨日本的“通缩心态”。摩斯认为,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也应该考虑到此种情况,且可能必须有所行动。如果中国坐视经济复苏无力,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绝不能小觑。
    [回 复]
  • 2023-05-15 16:27:04开放改革走市场经济,还有党内民主攻革

    但现在是资本技术人才订单撤退高增值行业衰退,靠劳动力和资源便宜的产业被东盟抢走了
    2023-05-15 16:22:07

    也不尽然,总有实在弄不动了时候,还是可能把好政策逼出来的。 当年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就是逼出来的,不搞的话国将不国了,影响到政权稳定了,只有到这时候,什么有用就会用。 于是有人提到土地私有,——这绝对是一个绝招,一旦实行,房地产一下子就起来了(巨富的钱一下子就出来买地建庄园别墅),那就得了,直接超越美国。但是,这一招的后果也太可怕,政府一下子就弱势了,一般难下决心,除非手段用尽也不管用……

    2023-05-15 16:14:38

    读懂商君书驭民五术和制度优势,用自由经济理论是痴心妄想

    2023-05-15 16:10:21

    知乎还有一个网友从货币“流动速度”来解释, 其理由有二: 1、货币流动速度持续降低导致资本创造财富的能力持续下降; 2、重投资轻消费的独特经济结构,是货币周转速度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那么,解决的药方,要想提高货币周转速度,增强货币政策效率,必须抑制投资扩大消费。 简单说就是,印的钱要能给到普通百姓手上(或用到百姓身上)才行。 方法大致有二: 一是像欧美日一样,给老百姓发钱 二是,把准备用来投资的钱拿出三分之一,用于普通百姓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育儿、教育等等。 我举个例子,低收于多少收入的人生了孩子,由国家包奶粉、尿不湿,上学国家掏钱,养老金相应提高

    [回 复]
  • 2023-05-15 16:20:49搞国计不搞民生,还没懂?
    2023-05-15 16:10:21

    知乎还有一个网友从货币“流动速度”来解释, 其理由有二: 1、货币流动速度持续降低导致资本创造财富的能力持续下降; 2、重投资轻消费的独特经济结构,是货币周转速度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那么,解决的药方,要想提高货币周转速度,增强货币政策效率,必须抑制投资扩大消费。 简单说就是,印的钱要能给到普通百姓手上(或用到百姓身上)才行。 方法大致有二: 一是像欧美日一样,给老百姓发钱 二是,把准备用来投资的钱拿出三分之一,用于普通百姓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育儿、教育等等。 我举个例子,低收于多少收入的人生了孩子,由国家包奶粉、尿不湿,上学国家掏钱,养老金相应提高

    [回 复]
  • 2023-05-15 16:14:38读懂商君书驭民五术和制度优势,用自由经济理论是痴心妄想
    2023-05-15 16:10:21

    知乎还有一个网友从货币“流动速度”来解释, 其理由有二: 1、货币流动速度持续降低导致资本创造财富的能力持续下降; 2、重投资轻消费的独特经济结构,是货币周转速度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 那么,解决的药方,要想提高货币周转速度,增强货币政策效率,必须抑制投资扩大消费。 简单说就是,印的钱要能给到普通百姓手上(或用到百姓身上)才行。 方法大致有二: 一是像欧美日一样,给老百姓发钱 二是,把准备用来投资的钱拿出三分之一,用于普通百姓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育儿、教育等等。 我举个例子,低收于多少收入的人生了孩子,由国家包奶粉、尿不湿,上学国家掏钱,养老金相应提高

    [回 复]
  • 2023-05-15 16:02:39从数据到放水到地方债芯片军工对外却减息,这些东西没搞懂盲人摸象乱吹是大忽悠
    2023-05-15 15:57:28

    中国特色经济是外人搞不懂的

    2023-05-15 15:53:06

    有个词可以概括:现在这种通缩,叫——债务型通缩

    2023-05-15 15:04:11

    通缩跟公务员待遇高关系不大.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牛人写的上万字解释, 好像说与大陆的高债务发展模式有关。 高债务,就是政府(包括国家与地方)发债率接近或者赶超了发达国家,个人债务这几年也突飞猛进,无以为继。但大陆的债务类型以银行借贷为主,不同于西方多为直接融资型。借贷型高债务导致的后果就是还债成本越来越高 15年眼看还不上债了(快要大面积违约),于是以推出住房棚改——以更大的债将原债化解。但今天呢,房地产日薄西山,大小企业接连暴雷;百姓个人债务累累,直接影响到消费低迷。看似百万亿存款,其中80%为17%的人所有(据招行数据),可怜大部分人是多少有点存款,但很多人身负房产重债在身,哪敢动用这点钱

    [回 复]
  • 2023-05-15 15:57:28中国特色经济是外人搞不懂的
    2023-05-15 15:53:06

    有个词可以概括:现在这种通缩,叫——债务型通缩

    2023-05-15 15:04:11

    通缩跟公务员待遇高关系不大.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牛人写的上万字解释, 好像说与大陆的高债务发展模式有关。 高债务,就是政府(包括国家与地方)发债率接近或者赶超了发达国家,个人债务这几年也突飞猛进,无以为继。但大陆的债务类型以银行借贷为主,不同于西方多为直接融资型。借贷型高债务导致的后果就是还债成本越来越高 15年眼看还不上债了(快要大面积违约),于是以推出住房棚改——以更大的债将原债化解。但今天呢,房地产日薄西山,大小企业接连暴雷;百姓个人债务累累,直接影响到消费低迷。看似百万亿存款,其中80%为17%的人所有(据招行数据),可怜大部分人是多少有点存款,但很多人身负房产重债在身,哪敢动用这点钱

    [回 复]
  • 2023-05-15 12:09:02世界卫生组织上星期宣布对冠病疫情“取消关注”,标志著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正式结束,但是对中国来说,三年防疫与封控的消极影响显然未消散,其长尾效应还可能愈来愈清晰。

    医学专家把冠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长期伤害称为“long covid(长新冠)”,即患者在感染后承受长期痛苦。这种长尾效应也会发生在经济层面,中国舆论把它称为“伤痕效应”。人民银行官员不久前引述调查指出,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

    伤痕效应未消退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在疫情开放初期的消费市场升温只是短暂的报复性反弹,真正的伤痕效应还会持续凸显。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经济遭受重创。昔日人满为患的影院、商业街曾经门可罗雀。如何在疫后重新恢复消费,促进内需将是复工之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Reuters)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刚公布反映物价走势的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中国4月份CPI同比上涨0.1%,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且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4%。这是中国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在消费者的感受上,物价涨不起来是件好事,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却是警讯,反映了内需不足,印证消费者的心态已经改变,经三年疫情防控打击后更希望存钱,对未来的信心也不足。中国当前低迷的青年就业形势想必也抑制了消费。

    中国政府为2023年定下的CPI预期目标涨幅是3%左右,现实与官方预期有不小差距。

    同月,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下降3.6%,是连降第七个月下降,降幅连续第四个月扩大,也高于预期。经济分析师指出,中国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类通缩”的压力正加剧,非常需要政策发力提振经济。

    眼下,内需不足、经济欲振乏力的讯号表现在各个方面,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都能观察到。

    比如,上星期公布的中国海关资料显示,4月份的出口增长减缓,进口更是锐减7.9%。据记者在市面上采访,景区商贩与民宿业者反映,五一假期期间的实况是人流多消费少,与疫情前相比营业额相差至少三成,甚至“还没有过年的时候、刚放开的时候好”。这个情况表现在官方资料上,就是五一期间全国出行人数较2019年增长19%,但旅游收入仅增长微不足道的0.66%。
    [回 复]
  • 2023-05-14 18:47:04美国和欧盟将在本月底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承诺采取联合行动,解决针对中国的非市场行为的担忧,并就美欧对半导体和其它军事用途商品的出口管制展开协调行动。根据声明,双方建立了针对半导体供应链中断的“联合预警机制”和相互共享公共支持信息的透明机制。 该文件还包括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电动汽车充电、3D打印和第六代无线电信网络等其它现代技术制定跨大西洋标准和最佳实践的计划。[回 复]
  • 2023-05-14 17:58:45乌克兰财政部长在最近的七国集团会议上表示:“在2023年,乌克兰已经获得了167亿美元的国外援助。我们还得到合作伙伴的保证,将在2023年进一步支持为国家预算赤字融资。”

    乌克兰今年面临380亿美元的预算赤字,该国政府还要求再提供140亿美元用于重建关键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门。

    对乌克兰来说,好消息是七国集团的金融领导人已经讨论了如何支持乌克兰并向俄罗斯施压以结束俄乌战争。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七国集团“将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以结束这场冲突。日本财务大臣告诉媒体,七国集团还将研究防止俄罗斯及其他国家规避制裁的办法。

    耶伦还表示,“在过去几个月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打击规避制裁的行为。我的团队已经前往世界各地以加强这项工作。”

    现在预测俄乌战争的最后结局还为时尚早,但关于现代战争有这样一个说法:不懂军事的人谈战术,懂军事的人只谈后勤。

    目前看,乌克兰的后勤已经稳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回 复]
  • 2023-05-14 15:29:53大上海二手放盘50万套,沽压沉重[回 复]
  • 2023-05-14 15:28:40《每日经济新闻》5月14日报导,2022年,上海人口减少13.54万人,北京人口减少4.3万人。

    截至2022年末,广州常住人口为1873.41万人,对比上年末数据,减少7.65万人。

    2022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而2021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16万人,一年时间减少1.98万人。

    这也意味着,四座一线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均减少,合计减少超约27.5万人。
    [回 复]
  • 2023-05-14 13:03:36这是大事,美资和主权基金要撤,包括阿里腾讯比亚迪大股东清仓[回 复]
  • 2023-05-14 10:21:10中国公布最新进出口数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归纳4观察点,出口大涨、进口大跌、对俄贸易翻倍、电动车放量;其中进口降幅扩大,分析认为,这表明全球经济无法依赖中国作为成长引擎。

    BBC中文网11日报道,据中国海关总署9日公布资讯,以美元计,4月中国出口年增8.5%,但4月份进口则大幅度下滑达7.9%,这使得中国在4月贸易顺差达到902.1亿美元,扩大82.3%。

    此外,外贸资讯显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年增153%、新能源汽车出口大涨、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受阻,专家们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

    首先是中国4月份出口年增8.5%,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表示,出口成长主要原因是去年疫情封锁下的低基数结果。浙江大学经济学者周君芝认为,如果排除低基数效应,参照往年数据拉平计算,那么今年4月出口金额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

    相较出口仍有表现,4月份的进口则大幅弱于预期,依美元计价萎缩7.9%。BBC引述路透社分析认为,中国进口的低迷表明全球经济将无法太依赖中国作为成长引擎。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称,过去12至18个月,全球货币政策的急剧紧缩,以及最近西方银行业面临压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复甦之路带来忧虑。

    彭蔼娆表示,“全球经济正在恶化,将削弱中国的制造业”,认为中国政府将介入,通过财政刺激措施支持制造业带来就业。

    经济学人资讯社(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说,“今年年初,人们会认为重新放开后,进口将轻松超过2022年的水平,但情况并非如此”,虽然中国在疫情之后的反弹迅速而剧烈,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内的,世界其他地方没有感受到。

    中国的出口若依国别区分,明显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显著,尤其是俄罗斯;今年4月对俄罗斯出口年增153%。这是因去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逐渐加码,推高了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力道。

    不过,报道指出,中俄贸易的规模远比不上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量。俄罗斯进口的总规模大约在3000亿美元左右,对中国接近4兆美元出口额而言,带动效应有限。
    [回 复]
  • 2023-05-14 10:16:20七国集团同意"最迟"在2023年底建立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供应链多样化新机制,以减少在这一战略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日本邀请了韩国印度巴西等6个非G7集团国家出席了供应链扩大会议。

    在日本新泻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今天5月13日闭幕。据这次会议发布的一份声明,一个名为RISE的"增强弹性和包容性供应链"机制最迟在2023年年底之前启动。

    这个机制的主干部分已在4月公布,主要的意图是通过“对中低收入国家的财政支持、技术交流和加强伙伴关系”来帮助这些国家在全球工业供应链这一关键过程中发挥更高的增值作用。

    这个"增强弹性和包容性供应链”的新机制,将由七国集团与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实施。具体而言,该机制不仅要帮助各国提取工业原材料,而且应使其有能力在当地进行加工。这将有可能部分地不需要中国提供此类服务。

    至于该项目将需要多少资金,据日本副财务大臣神田真人(Masato Kanda)告诉记者,专用于这一新工具的财政规模尚未确定。

    法新社说,这种做法符合七国集团内部减少供应链风险的共同理念,但不会导致与中国"脱钩"。而事实上,七国集团财长并没有把“增强弹性和包容性供应链”(RISE)机制作为一个反中国的工具,而且在他们的公报中也没有提到中国。

    七国集团的部长们表示,冠状病毒大流行“让我们看到了将供应链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弊端”,"供应链的多样化可以帮助维护能源安全,帮助我们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Shunichi Suzuki)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补充说,去年中国的长期疫情封锁对全球工业造成了重大干扰。

    路透说,日本邀请了六个非G7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参加周五的扩大会议,参加讨论供应链伙伴关系。
    [回 复]
  • 2023-05-14 10:09:20据一财报道,从下周一开始,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将下调,工农中建四大行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幅度为30BP,其它金融机构降幅为50BP。

    这一重磅消息的发布,充分说明央妈真的急了。

    今年以来,在多重小幅刺激之下,社会信用收缩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老百姓普遍还是没有欲望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这个今晚发布的4月份社融数据就可以窥之一二——4月份社融增量仅为1.22万亿,这较去年同期是有所增加,但这与市场预期的2万亿还是存在太大的差距。

    没有办法,在全球动荡之下,现在老百姓捂钱袋子实在捂得太狠,既不加大消费,又不加大投资。

    所以,关键时刻,央妈只能出手了。

    央妈的这一次出手,直接剑指存款端,通过压迫存款端大幅降息以期促进老百姓的消费和投资欲望。

    从这一次压迫存款端降息的幅度看,力度还是很大的,仅以四大行为例,原先的一年期二年期和三年期定存利率大概为1.75%、2.25%和2.75%,而在这一轮强力压迫存款端降息之后,从下周一开始,存款利率大概率将分别调降为1.45%、1.95%和2.45%。

    这一利率的调降幅度,在本已很低的利率背景之下,事实是很猛的。

    不要与过去的利率进行对比(与五年前对比,存款利率事实调降了接近一半),即便与现在同期的美国存款利率相比,从下周一开始,定存利率事实也仅有美国的一半。
    [回 复]
  • 2023-05-14 00:18:57这是国计,M2在空转,没有到实体经济[回 复]
  • 2023-05-14 00:18:03国企和地方平台接了贷款买地方债,但工程机械公司营收下降就没有开发新基建[回 复]
  • 2023-05-14 00:10:50这样搞长线基金也要清仓了[回 复]
  • 2023-05-14 00:07:16开名的两间公司是阿里巴巴和百盛中国

    说白了就是造假帐,多项涉嫌欺诈
    [回 复]
  • 2023-05-14 00:02:43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5月10日说,该机构发现,毕马威(KPMG)在中国以及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香港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所做的审计存在令人无法接受的缺陷。

    PCAOB主席埃里卡·威廉斯(Erica Williams)对记者们说,这些缺陷非常严重,使审计人员无法获得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她说,这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着被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在美上市公司40%的市场份额。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名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的香港分部说,他们正在配合PCAOB处理提出的问题,并称这次检查标志着美中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毕马威在中国的分部发表声明说,他们已经采取了步骤,处理PCAOB发现的问题。

    虽然PCAOB这次查出的问题与该机构首次查阅外国公司审计记录时通常发现的问题是类似的,但是这些结果有可能加大全球投资者的忧虑,他们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公开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感到担忧。

    威廉斯说:“我们发现了如此多的缺失,这一事实的确是一个迹象,表明检查程序是起作用的,而如今我们可以着手努力来让这些事务所承担责任,并推动审计质量。”

    威廉斯说,PCAOB给这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一年的时间来弥补有关质量控制方面的缺失。她还说,如有必要,PCAOB将把问题移交给该机构的执法团队。这类调查有可能最终导致罚款或禁止审计事务所为在美上市公司工作。

    PCAOB官员已开始为2023年的检查展开实地调查工作。在2023年的工作中,该机构预计将对代表该地区99%的审计工作进行检查。
    [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倒序
2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