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财金博客张化桥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科技巨头的金融梦
张化桥
作者:张化桥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0-08-03 10:09:06

作者介绍

在瑞士银行工作11年(中国研究部主管,投行部副主管)。2006-08年任深圳控股COO。1986-89年任职人民银行总行。1991-94年,堪培拉大学金融学讲师。先后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写作《一个次贷工作者的醒悟》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和写作班子的成员们一直在辩论一件事情: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公司不愿意进入信贷行业?为什么美国的Capital One(第一信贷银行)五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大不如主流银行和美国运通银行American Express?

  为什么中国的科技企业都急不可待地进入信贷行业,包括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百度、贝壳找房?有的成员说,因为美国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已经过剩,所以美国的科技公司不愿意进去。高盛银行在四年前成立了一个消费信贷公司,叫Marcus,但是到现在为止,虽然存款很多,但是贷款的损失高达六亿美元。亚马逊在六年前就开始为一些商户发放贷款,但是总量很小,一直是试验性质的。

  可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非常大胆,而且它们把信贷当成主要的变现途径。贝壳找房也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信贷。我们通过它的招股书来推测,它的贷款余额可能在60亿到80亿元之间。

  中国企业在支付行业、科技行业很难找到变现的办法,因为服务价格被压得非常低。所以他们要通过信贷来变现。他们以为中国的信贷还没有饱和,更没有过剩。万一他们的判断是错的呢?也许中国的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也已经很过剩,甚至比美国更加过剩!

  世人皆知,信贷的收入和利润是低质量、高风险的。这些科技企业用信贷的收入和利润来抵消它们在科技服务领域的成本和缓慢增长,是否有以次充好的嫌疑呢?

  长期以来,人们说,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人均保险产品的拥有量,人均信用卡消费,或者人均的汽车保有量,等等,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增长空间很大,但是考虑到人口的结构、消费方式和贫富悬殊,也许这种话很可笑!

  但是,能忽悠听众,能卖掉股票,才是问题的关键。分析是否严谨,谁管?


  转载自张化桥博客。

分享:
返回张化桥
其它张化桥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