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8-23 18:08:11
逾20年投资理财经验,现职理财及退休策划顾问,兼投资专栏作家,本来已可退休,但为了让更多人有精彩的退休生活,现在仍然积极工作。
各位老友记,上期我在本栏的标题是《不期望银债分多过20万》,因为我的估算是每人18万左右。但结果,每人竟然可以分到22万,少部分更可分多1万,即总数23万(去年大部分是20万,少部分21万)。
我之所以估算今年会分得比去年少,因为今年的认购人数创了新高,总共有32.3万人认购,而认购额也创了717亿新高。但我之所以跌眼镜,主要是总认购额不是增加太多(去年是624亿),但发行额就增加了100亿,由去年的450亿,增至今年的550亿。因此,今年可以分多两万。
但正如我不断重申,即使今年可分22-23万,仍然是太少。我的目标是每人每年至少分到50万才足够。然后,年期可以增加至5年,那就差不多了。有关的论述,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写过,这次不赘了。
我这次反而想提一下各位老友记,如果你认为银债仍然分得太少,手上仍有余钱,除了做定期之外,其实也可以在二手市场扫入iBond(中文全名是通胀挂勾债券),又或者去年发行的零售绿债(全名绿色债券)。
首先,大家要知道,银债不设二手市场的,要套现就只有售回予政府,但想买“二手货”就没有途径。相反,iBond和绿债是有二手市场的,而且都是在港交所挂牌,等于买股票一样,其实十分方便。
现时在港交所挂牌买卖的iBond有两只,一只是2021年发行的,因为是3年期,所以2024年6月便到期,编号4246。这只iBond昨日收报97.3;另一只是2020年发行的,也因为是3年期,所以今年11月便到期,编号4239,昨日收报99.3。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97.3或99.3的报价怎样理解。这其实是一个百分比,不是金额。iBond每手1万元(面值),如果是97.3的报价,就等于投资者只须以9,730元,便买到价值1万元的债券!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到期时政府不违约,可以全数归还本金,那么,投资者就已经赚了当中的价差,等于股票一样。这还不止,因为4246还有两次派息(保证息率两厘),我计算了一下,以97.3买入,到期回报(Yield To Maturity)仍有4.85厘左右,绝对不比银债差呢(要注意,如果新投资者持有不足半年就收息,虽然他可以收足半年利息,但交收时是要先支付上手投资者应得的利息,假设成交时刚好距离上次派息3个月的话,那就要退回一半的利息予上手投资者)!
另一只iBond 4239,由于还有3个月就到期,也只余一次派息(半年派息一次),因此,现时的报价99.3已经十分接近债券的价值,即是没有太大的价差,而总回报也不算吸引。
至于绿债(04252)则不同,它是去年5月发行的,年期同样是3年,即是要到2025年5月才到期,到目前为止只派了两次利息,还有4次派息。而且,保证息率是2.5厘!以昨日的收市价96.15计,到期回报也有约4.5厘!
这两只二手债绝对是大家在银债之余的选择,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两只债券的交投不算活跃,不像大蓝筹一样,一落盘就可以全数买到呢!
作者电邮:lkslo@yahoo.com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