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2-23 16:04:15
著有《我做妈剧停》一书,撰写“市场”及“职场”两大类文章。经常与不同机构及院校合作举办Marketing及职场座谈会。
facebook:我做Marketing
email:iDoMarketingHK@gmail.com
身处于不同年代、不同经济环境,很多人对“中产”的理解都略有不同。尤其现时正正是经济气候高低位的转折点,更令人回想“何为真正中产人士”。当然每个人对有钱/中产的定义不一,有车有楼但每月只是刚刚好收支平衡,日常消费亦到束缚,是否还算是中产?对比月入三万生活自由,消费并无太大限制但无车无楼,就已经是中产?
其实“中产”概念源于数百年前奴隶制度时期,因皇室贵族希望较易管理劳动/奴隶阶层,从而给予智识份子相若权力同钱管理劳动人口,同时亦可以加快科技发展,令国家强大起来。但到了今时今日,中产已经成为一个标签,尤其在亚洲地区职场竞争激烈,较为关注这个卷标,而大众会卷标中产为非超级富豪但又较为有钱一群。意思上感觉“好虚”,如要用数字解读的话,早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定义指,中阶每月收入应介乎该地区收入中位数的50%至150%之间。如果根据中国香港2022年第四季政府统计处数字,中国香港人均收入中位数为$19,000,即月入如介乎$9,500到$28,500之间已经算是中产人士,占全港打工仔人口约八成多。除以月薪作定义外,资产多少亦是中产指标之一。早前汇丰银行有发表一份“中产报告”,调查访问指出,大部份人认为资产最少有590万才能称之为中产人士。
听着好似好离地,好多月入赚$20,000-$30,000的打工仔,以至有车有楼的家庭,先谈不及与否中产阶层,生活消费上已面对好多掣肘。所以有学者指,中产定义的核心不应该在于月入或资产,而应在于其消费力的多少。意思并非指你可以有多大消费力,而是你“不肉痛的消费力”,能除时消费亦无太大负担。所以学当年曾俊华所讲“中产其实是一种lifestyle”,说法并非无其道理。
中产是一个“数字”,还是一个“态度”,其实都不太重要。重点永不在于旁人对你身份地位量度的指标,而是你对自我生活价值的认同感。饮一杯高级即磨咖啡可能带给你中产的感觉,但未必给到你中产的人生。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