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11-05 17:09:24
著有《我做妈剧停》一书,撰写“市场”及“职场”两大类文章。经常与不同机构及院校合作举办Marketing及职场座谈会。
facebook:我做Marketing
email:iDoMarketingHK@gmail.com
近来疫情好似开始缓和,巿面上亦多了好多新的工作机会,求职网空缺满满,尤其是中层职位特别多,吸引不少打工仔因此而跳槽。慢慢由早前的“裁员潮”,转变成近期的“辞职潮”。但香港打工仔“奴性”甚重,好多人尽量都不会让自己有真空期,不敢突然裸辞,所以辞职潮尚未严重。不过在其他国家如欧美地区已经由年中开始加剧,受着不同的原因影响更令辞职潮渐趋严重。
其实不同国家出现辞职潮的成因都有所不同,排除工作量加、薪金减的因素,另外还有两个主因。第一,打工仔对工作的价值观同追求有所改变。过去两年非常多人创业,不论你做全职、part time还是失业,好多人都有自己的第二事业。细如简单网店,大如FinTech金融科技等等,创业个案比疫前以几何级数上升。创业除了想赚钱之外,亦反映出打工仔想找到新的自我工作价值。早前外国有调查指出,五成多打工仔觉得疫后自己对现职/工作价值观有很大改变,对比一份长远而稳定的工作,更多人开始选择多元化而感兴趣的工作,不甘于为一份不钟意的工作占去自己有限的时间,所以“Slash一族”人数愈来愈多。
第二个辞职潮原因,是大家对WFH依赖所致。疫情前朝九晚六、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情景,疫情后已经截然不同。WFH工作模式成为常态,好多大公司过去长时间日子实行WFH,打工仔由初时“抗拒”、到“习惯”、到今日“重视”WFH。更有公司指,疫情缓和后公司尝试收紧WFH政策,但反而引来员工反感,令辞职潮情况加剧,最后员工要求加薪才肯接受收紧或取消WFH政策。
另一边厢要注意一点,虽然辞职潮涌现,巿场职位供求失衡,但不代表巿场上的空缺必定是笋工,反而“伏工”情况在香港更为严重。据非正式统计,近年大部分刚转工的打工仔反映,新工作都比之前辛苦。其实公司在疫后裁减十分多的预算同人手,“一人多职”情况非常普遍。而另一方面,不论你现职是否笋工,大部分人为求稳定都不会轻易跳槽,怕最后得不偿失。所以巿场上工多亦未必是好事。
虽然疫情夺去了好多东西,健康、金钱、空间等等,但当中总会有所收获。而重点是,每当有大事情发生后都应该回顾一下,再次了解自己人生的需要,重新定立自己的位置。以上类似“报复性辞职”的情况,令人值得反思。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