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6-28 17:24:31
生于八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室内设计师。在香港读设计,在香港做设计,在香港教设计。 现为Hintegro Design 和 HINT.选物店的主理人。以设计作为桥梁,助学生多角度看世界;以设计作为语言,让人发掘隐藏于生活中的美学。
到底“香港精神”是什么?是香港人“打不死”的拼劲?还是只要有梦想就去试的can do精神?抑或是坚持发扬香港传统工艺的执着?
最近看了由太古坊与香港青年艺术协会(HKYAF)联合创作的音乐喜剧《PROJECT AFTER 6:无问题》,让我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是“香港精神”。
音乐剧由多个段落组成,都是围绕香港的生活日常,有笑有泪、有成功有挫折,笑着、喊着看那些似曾相识的片段,总会有着点点共鸣。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便是两男擂台对迭的一幕,他们比拼的不是拳击技术,而是名与利的追逐,谁赚钱赚得多,谁开的车名贵……香港人向来以转数快、食脑见称,仿佛赚钱愈多愈成功。但我看到的,香港却有一班有心人,不惜投身香港的传统工艺,将快被人遗忘的传统承传下去。
就如我们曾经合作的“一木”、“禾日三巷”和“草途木研社”,他们对传统木工所花的心血,绝非现今机械化大量生产的家俬所能比拟。记得3年前,我和一班设计部同事,特意到他们的工作室,亲身体会木工的制作过程,当中的一榫一卯、温润的木材、木材的香气……至今仍记忆犹新。很喜爱一木Ken Chow为我们不同项目制作的餐桌和各式家具小物,这些木制品没有花巧张扬的设计,却看得出他的用心与细致,能为空间带来恰如其分的美好。
另一个香港的传统工艺,让我想到“炳记铜器”,由陆树才和陆强才两位老铜匠主理的铜器店,虽然在去年已经光荣结业,但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门永不会被遗忘的手艺。近年,我们两个位于康乐园的项目,便分别用上他们的出品——铜制的洗手盆造型简约,但不乏手工感,其中一款洗手盆,更饰以人手锤揼的纹理,千锤百炼的手工与我们的室内设计融为一体;而对于我们后辈设计师的要求,陆氏兄弟也从没托手踭,他们的敬业乐业的职人精神,我们也受用至今。
另外,香港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音乐剧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一班望子成龙的“虎妈”,互相较劲的,是子女学多少种外语、中英数常stem考多少分、乐器考几级……仿佛子女的成就,就是她们的全部。我倒觉得在这个知识随时被AI取代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弥足珍贵。想起数年前的一个项目,女户主是一位事业如日中天的女强人,但她梦寐以求的,却是一个可以和家人、孩子共聚天伦的空间,因而让我们萌生co-dining space的概念,让她在开放式厨房做饭时,可与在旁温习/绘画/玩耍的孩子谈天说笑,想着这些温馨的画面,或许就是推动我们创作的动力。
“香港精神”是什么?我相信就是那份坚持与执着,还有家人之间的紧密连系,让我们即使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之后,仍会对未来抱存希望。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