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威少看世界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为何今天要讲“古巴导弹危机”?
张少威
作者:张少威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10-26 11:53:29

作者介绍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60年前,回顾这一事件的演变过程和最终结局,有助于判断俄乌冲突的走向,而这场冲突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1962年10月,美国和苏联经过多番对抗与谈判,最终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一事达成妥协:苏联拆除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并保证不向古巴输出攻击性武器;美国保证不再以武力攻击古巴并私下承诺从土耳其撤走针对苏联的导弹。这一结果维护了两国的利益,也避免在世界范围爆发一场核战,今天俄乌冲突中的各方可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网上图片)


意识形态之争引发“安全困境”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深度敌意的产物,而“冷战”本身又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意识形态之争。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了一场对古巴的军事入侵,试图推翻古巴共产党创始人卡斯特罗领导的亲苏政府。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中央情报局继续执行这一计划,组织流亡美国的古巴人于4月17日夜间,在古巴西南的猪湾抢滩登陆,但此次突袭遭到挫败,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国的形象和肯尼迪的声誉,也促使卡斯特罗主动寻求苏联的保护。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政府随后加大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并在古巴秘密建造导弹基地。由于古巴与美国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古巴若有能力发射中远程导弹,就可反制美国的再次入侵,并对美国构成较大威胁。


   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高空侦察机从古巴上空拍摄照片,清楚显示古巴正在建造中程和中远程核导弹基地,这一发现令美国军方高度紧张,并立即开始做相应的部署。10月16日,肯尼迪与军方将领及相关部门领导人在白宫开会,立场强硬的军方主张派轰炸机炸平这些导弹设施,一部分官员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向苏联发出警告,要求对方改弦更张。


   经过一番分析,肯尼迪在10月22日宣布对古巴实施“隔离”(quarantine),派美国军舰阻止苏联继续向古巴运送武器装备。他同时致函赫鲁晓夫,要求苏联从古巴撤走所有导弹和攻击性武器,否则美国将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此后,部署在公海的美国军舰开始拦截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也有苏联船只掉头返航,同时美军部署攻击古巴,并准备与苏联打一场核战。值得庆幸的是,两国领导人仍想找到某种妥协,避免走向“世界末日”。双方经过多日的公开对话和秘密接触,最终在10月28日达成了前面提到的协议。在苏联撤走武器之后,美国解除了对古巴的“隔离”,从此再没入侵古巴,而且从土耳其撤走了能威胁莫斯科的朱庇特弹道导弹。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这个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因担心邻国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而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其结果是让邻国也感觉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也进一步增强军力,于是出现军备竞赛。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是一个典型例子,两国现在均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当年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试图推翻古巴政权,导致卡斯特罗请求苏联出手相助,其结果是美国感觉受到了威胁。美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的立场是产生这一“安全困境”的主要原因,但其演变过程却差点导致一场核战争。


结束军事冲突需要政治意愿


   审视60年前这段历史,可以看到美苏两国领导人都是在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都明白,任何意外(擦枪走火)都可能导致毁灭世界的核战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小插曲说明了当时事态的严重性。


   1962年10月27日,在大西洋北部的美军多艘驱逐舰正追踪骚扰一艘苏联海军的B-59潜艇,试图迫使其浮出水面,但美军的舰长们并不知道,这艘潜艇载有配备核弹头的鱼雷。由于潜艇与莫斯科失去联系,艇长并不知道地上发生的事情,他认为美军的挑衅行为意味着发生了战争,因此打算发射鱼雷予以反击。但按照操作规定,这必须得到艇上两名高级军官的同意。其中一位军官不同意,而且还劝说艇长改变了想法。这一事件多年后才曝光,阻止发射核弹的瓦西里·阿基波夫(Vasili Arkhipov)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拯救世界的英雄”。


   俄乌战事目前处于胶着状态,双方互有攻守。但在舆论战场上,战争可能升级的说法甚嚣尘上,这也非空穴来风。美欧官方声称,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可能下令使用战术核武器;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则公开警告,乌克兰准备用“脏弹”(dirty bomb,即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炸弹)发动攻击。战争可能升级是因为俄罗斯没能实现原定的战略目标,无法“体面地收场”;得到西方援助的乌克兰军队战斗力明显增强,乌克兰不愿在收复失地之前与俄罗斯展开谈判;而乌克兰的最大支持者美国则希望拖垮俄罗斯,因此也没有寻求政治解决的意愿。


意识形态优先并非以史为鉴


   不同的人对历史事件有不同的解读。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的苏联人认为,赫鲁晓夫做出了过多的让步,让苏联在国际社会丢了面子。今天的俄罗斯人更是对美国领导人失去信任,因此对通过谈判解决与美国的争端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美俄两国近年来无法达成任何重要双边协议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试图增强北约对俄罗斯的制衡力,同时不断宣传西方民主与“俄罗斯寡头统治”之间的冲突,强调支持乌克兰抗击俄罗斯就是在捍卫民主自由,实际目的是孤立俄罗斯,削弱其经济与军事实力,进而消除西方面临的安全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揭示了核大国对峙的危险,也指明了“挽救世界”的方向,但今天的大国领导人未必以史为鉴,因为有人只想在“零和博弈”中成为胜者,并不在乎达到这一目的要付出何种代价,这可能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大人为风险。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威少看世界
其它威少看世界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