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出生,到台湾升学后落地生根,如今在台湾居住的时间已经超过在香港生活的时间。担任传媒工作,长期观察并融入当地社会,是一个应该很有资格被称作台湾通的香港人。
每逢秋冬,就是上山看云海的季节。
遇见大片超美云海
台湾的山林,树叶变色或许不如高纬度地区壮观,但胜在多了云海山岚点缀,让深秋景色更加迷人。
至于赏枫的热门景点,香港和外地游客只知道奥万大和武陵农场,但是台湾人、尤其偏爱边行山边赏枫的,绝对少不了横跨新竹县尖石乡和五峰乡的霞喀罗古道,这里也是台湾林务局设立的第一条国家级步道。早期是原住民的往来要道,日据时期为了管控原住民,修筑很多设施,包括驻在所和炮台等等,所以除了美景,还有很多遗迹可看。例如其中一座桥就写着建于大正十年,正好是最近很热门的日本动漫“鬼灭之刃”的年代,历史感就是古道特有的魅力。附近有一座相当出名的中级山“民都有山”,林相优美,运气好的话,有机会看到台湾山友俗称的“耶稣光”从林间洒落,仿佛天神即将从天而降。这回我们就是幸运儿,看到老天赏脸的美景。
老天赏脸赐下美丽光线
第一天走民都有山当作热身,第二天迈向全长22公里的霞喀罗古道。有些路段因为崩塌,而必须高绕或低切再接回原古道,有人估算实际里程应该有近24K,总上升9百多公尺,总下降1千3百多公尺,如果一天走完也不算太难,但为了悠闲赏景,决定安排两天,在白石驻在所露营一晚,分成两天走完全程。后来觉得幸好如此安排,才能不用赶路,细细品味这条绝美的古道风情。
山是如此缤纷
从石鹿登山口到白石属于古道西段,绿色山林为底,台湾红榨槭、尖叶槭、青枫各自展现不同色彩,地面有如铺上一层彩色地毯,大家边走边不停发出赞叹声。
当地不论是地名、山名或溪流名称,很多都是原住民语,“霞喀罗”就是泰雅族与的乌心石树。另一个的出入口“养老”,不是适合养老的意思,而是泰雅族语称呼织布机中间挖空存放工具的部分Yuluw。到原乡顺便了解一些原住民语,相当有趣。
霞喀罗古道沿途经过大汉溪源头的上游,以及提供新竹水源的头前溪集水区,所以要跨越许多溪谷,山水交错,并经过多座吊桥,景色变化多端。偶有稍具难度的地形,攀爬木梯和陡上陡下,走起来有点挑战性十分过瘾。
清冷的季节
古道东段就是从白石驻在所走到养老,其中马鞍这个地方的景色和展望都是上选。因为马鞍此地的驻在所留有一片枫树林,是当年用枫香树种植香菇的遗留物,许多一日游的观光客,从养老走到马鞍,看看风景就回头。但只要还走得动,这条古道绝对值得从头到尾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