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03-07 14:03:53
汽车博主,特约汽车评论员。用平静而幽默的笔触解读汽车变革。
余承东春节假期在社交媒体发文,讲述自己开问界M9从安徽回深圳,一路使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并强调途中遇到了多种复杂路况,除高速收费口外“全程零接管”。
▲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
看到这种描述,你是不是感觉问界M9基本上能“自动驾驶”了?
这是企业在传播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刻意用“高阶智能驾驶”之类的词汇,和“全程零接管”之类的个案叙事,制造一种智能驾驶已经非常先进、甚至比人更靠谱的错觉。
模糊“智能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之间的区别,渲染“安全”、“零接管”,很可能迷惑甚至误导公众,这是非常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智能驾驶比人强吗?
大家都应该知道的常识是:各种所谓“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离真正“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厂商自诩非常先进的“智能驾驶”,目前尚存在各种足以致命的缺陷和隐患。
特斯拉的Autopilot公认全球比较领先。马斯克在2021年声称,使用Autopilot的特斯拉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是普通汽车的十分之一;特斯拉发布的《2022影响力报告》也显示,使用Autopilot的特斯拉,行车安全达到美国汽车平均水平的8.5倍。
但这只是特斯拉的一面之词。
据美国多家媒体报道,在线借贷平台LendingTree去年底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在纳入分析的30个主要汽车品牌中,特斯拉驾驶者的事故率最高。
▲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斯拉驾驶人的事故率最高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自2019年至去年中期,特斯拉的Autopilot在美国引发700多起车祸,造成17人死亡。
近两年,特斯拉汽车屡次大规模召回,以修复“有缺陷”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在我国,特斯拉汽车突然失控、刹车失灵等引发的车祸也不时见诸媒体;蔚来、小鹏等强调“智能”的汽车品牌也被曝出一些与智能驾驶相关的车祸。
在未来,“智能驾驶”也许会比人更可靠、更安全,但至少在目前来看,风险依然很大,而且不可控,不可预测。
智能驾驶的灰区和死角
为什么总会有人轻信智能驾驶,认为比人类开车更靠谱?
这是一种新式“技术迷信”。
和人类相比,智能驾驶系统确实有一些优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感知能力很强大;在深度学习、大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智能驾驶系统看上去很聪明,反应比人类更快。
而且,这套系统规避了人类不少生物性缺点,它不会疲劳、不会分心、不会酒驾,也不会因为其它车辆加塞而路怒。
但智能驾驶的核心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不断有新突破,却仍然面临一些“灰区”和“死角”。
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高级安全顾问玛丽·卡明斯去年曾撰文,指出了人工智能应用在自动驾驶上的几个“危险的真相”。
首先,人会犯错,软件代码也会出错。
任何一个在软件开发领域工作过的人都深知,软件代码很容易出错,系统越复杂,问题越大。
智能驾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突然出现的偏离车道、追尾、意外刹车等情况,都可能和人工智能系统中的错误代码有关,而且有些错误代码隐藏很深,极难发现和修复。
再者,智能驾驶难以消除“盲区”。
智能驾驶的决策依赖人工智能,而现在的人工智能面临一道巨大障碍:只能解决自身“学习”过的问题,而不能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人类驾驶者不但能灵活应对各种新场景,就算信息不完整也能根据经验和常识,做出合理推测。
而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深度学习”,却只能对训练过的任务应对自如,没学习过的就属于“异常数据”,一旦遇到就不知所措。
▲智能驾驶在应变方面存在缺陷
比如某品牌汽车曾出现这种意外:智能驾驶可以识别出行驶中的大货车,但前方路面上出现一辆侧翻的大货车时,却毫无察觉,一头撞了上去。
就算智能驾驶学习了99%的常见场景,剩下那1%的罕见场景仍有可能引发车祸,而这种“长尾问题”目前无解。
还有,智能驾驶的“黑盒”暗藏凶险。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模型通常被称为“黑盒”。人类模仿大脑的工作方式设计了模拟神经网络,它可以依靠训练数据去“深度学习”,但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决策过程。这就意味着,技术专家不可能预测智能驾驶什么时候会出意外,出了意外,也很难搞清楚是什么原因。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是“暗箱操作”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问题”。
大量案例显示,智能驾驶有可能突然“神经错乱”而引发车祸。最常见的就是莫名其妙的“幽灵刹车”、毫无征兆的“自动加速”和难以预料的“突然转向”。
这些意外什么时候会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智能驾驶很多肇事原因目前不可解释。
慎用“智能驾驶”
某些汽车厂商热衷于炒作“智能驾驶”,有意无意之间,把一种明显存在缺陷的试验性技术,渲染为成熟可靠的高阶技术。
而有些消费者则欣然接受,开车时经常放心使用,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智能驾驶”得到不少车主的信赖
更危险的是,有些车主误以为自己的车真的可以在某些路况下“自动驾驶”,当意外出现时,想“接管”已经来不及。
在谈到人工智能参与驾驶时的风险时,玛丽·卡明斯说,大语言模型可能会输出废话,而自动驾驶可能要了你的命。
由于先进辅助驾驶功能一年之内就引发数百起车祸,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经启动大范围调查,并要求汽车制造商报告相关事故。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表明,在相同情况下,使用“智能驾驶”和不使用“智能驾驶”哪个更安全。
▲统计显示,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追尾事故率高于普通车辆
人工智能科学家、纽约大学心理系教授Gary F. Marcus说:
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等东西的人就像在玩一个巨大的“打地鼠游戏”,往往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一个补丁接一个补丁有时能派上用场,有时则无效。
人工智能存在的这些固有缺陷,现在还找不到可靠解决方案。有人寄希望于“通用人工智能(AGI)”,AGI和人类一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能解决机器学习“没见过”的问题——但AGI什么时候能实现,目前未知。
实际上,一些不那么“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也潜藏风险。作为一名记者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汽车三包专家,我参与调查处理过的投诉中,一些仅装备基本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也出现意外加速、幽灵刹车、转向失控等问题,涉事车辆价位从十万级别到三十万级别都有。
转载自傅雪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