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健康解“迷”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研究发现:染新冠首两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高5倍!
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2-07-05 16:27:4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即使坐着也持续感胸痛或气喘,严重或会致命。有外国研究更发现,新冠肺炎与ACS的发病和复发关系密切,有7%至36%新冠患者有心肌损伤,而确诊感染后首2周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更较感染前高5倍。有心脏科专科医生指,若严重或须“通波仔”或打溶血针,惟术后不代表“一劳永逸”,须服药及维持良好饮食和运动习惯,而高风险患者或要延长用药最多3年。


陈良贵医生(左)指新冠病毒可循不同渠道引致心肌损伤,增ACS发病风险。右为陆毅康医生,中为患者梁先生。


   心脏科专科医生陈良贵指,心血管在正常状态下应畅通无阻,但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壁却有血脂等物质积聚,渐渐形成粥样斑块。斑块会令血管壁增厚和硬化,而当其破裂,血小板便会组成血块止血,若血栓大量聚积在管腔中便会堵塞血管,阻断血流,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病发恐夺命 须急送院“通波仔”


   疫情持续,新冠肺炎亦与ACS有密切关系。陈引述外国研究指,7%至36%新冠患者有心肌损伤;疫情爆发后的ACS发病率亦增2%;ACS发展成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升3至8倍;患者确诊后首2周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更较感染前高5倍。他解释,新冠病毒可循不同渠道引致心肌损伤,如直接损害、引起心肌缺血和微血管病变等,增ACS发病风险,而本身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高危。


   ACS一旦病发,往往非常紧急,须立即送院做“通波仔”,但心脏科专科医生陆毅康指,做了手术也不代表“一劳永逸”。陆表示,疫下患者担心确诊,加上新冠肺炎和ACS症状相似,患者或医护未必能及时掌握治疗时机;此外,病床紧绌等因素,均令“通波仔”手术延迟、及患者留院时间缩短,导致急性心肌梗塞风险升。


   而且即使术后,用传统支架的仍有10%至30%复发风险,用新型的药性支架则有5%机会复发。研究亦发现,患者疫下出现支架栓塞的情况增7%至17%;同时患新冠肺炎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支架栓塞和“通波仔”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比率也均较高。



复发高风险 可延用药3年


   他称,患者术后需服食2种抗血小板药至少1年,但因心肌梗塞患者即使完成1年治疗,3年内每5人就有1人有综合心血管事件,故已有3大国际治疗指引称,医生可衡量患者年纪、病史、支架量等和用药出血风险,考虑延长用药最多3年。但“关心您的心”上月问卷调查89名患者,结果显示,高达8成不知相关指引;分别有2成及3至4成患者未按时服药及改善生活习惯。


   72岁的梁先生,退休前常吃快餐,胆固醇水平“掷界”,2012年突感胸口痛和肩背痛等,检查后发现其中一条心血管堵塞7成需“通波仔”。惟前年底再有心血管堵塞,要再“通波仔”和服双抗血小板药1年,梁不讳言,鼓励其他病友依医生指示用药及日常多运动等。陆毅康呼吁,市民多留意ACS相关症状及维持“3低1高”(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方针等。



   转载自晴报www.skypost.com.hk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健康解“迷”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暂无读者评论!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