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昔日本行公式计算,描绘机器图纸;如今沉迷油彩丹青,向往筑梦远方。人生、旅途常误入“歧路”,却屡遇美景。地平线上,总有我的背影……
在走过世界各地众多美术馆后,巴黎奥赛博物馆在心中的“首席”地位一直都没有被取代。这不仅仅是因为奥赛博物馆的藏品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还因为这个收藏了一整代印象派大师经典作品的迷人所在,也曾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博物馆,其建筑故事足以令人津津乐道。
奥赛博物馆。
1900年,以“世纪回顾”为主题的巴黎万国博览会,吸引访客超过5000万人。博览会开展前,由法国建筑师拉鲁(Victor Laloux)设计的奥赛火车站落成通车,成为巴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当时一位名叫德塔伊的画家热情赞叹富丽堂皇的奥赛火车站“多么像一个陈列艺术品的宫殿!”
昔日的奥赛火车站。
然而随着铁路交通的变化,奥赛火车站在运行了39年后宣告停止使用。设计精良的火车站被科技时代的发展所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一建筑未来命运的思考。
原火车站候车室及楼梯。
原火车站大钟。
1973年,蓬皮杜总统批准了将旧火车站改造为博物馆。1986年12月1日,闲置长达47年之久的奥赛火车站华丽转身,变成一处汇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现代艺术精华的博物馆。由于奥赛博物馆起到了连接古典与当代的作用,故其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殿堂卢浮宫、承载当代艺术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并称“巴黎三大艺术宝库”,成为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奥赛博物馆的改造工程采用了意大利女建筑师奥伦蒂(Gae Aulenti)的设计,她将火车站古典主义风格的外立面及其大型圆顶建筑等所有重要特征全数保留,使奥赛博物馆既是艺术的殿堂,也是建筑与历史的展示平台。墙面和天花板上的雕刻和图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铁架结构和高天花板,木制月台和楼梯等不仅展现了19世纪工业设计的美学,更是历史的延续。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为艺术品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历史背景,这种背景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还提升了观众的沉浸感。这些设计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十九世纪的怀旧氛围,更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融合。
奥塞博物馆主要采用自然光照明。
奥塞博物馆内中庭大厅。
奥塞博物馆的咖啡厅。
奥赛博物馆古典主义风格的外立面。
火车站轨道及站台设计成为主要展区,两边各三层主要陈列绘画作品,豁然开朗的中庭用错落有致的雕塑艺术品作点缀,站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到整个中庭空间形态的变化。罗丹的雕塑作品《地狱之门》,被摆放在开放的空间中,周围的铁架结构和光线设计突显了雕塑的立体感和力量。而《地狱之门》上方沉思的男子雕像,正是罗丹最著名的作品《思想者》的原型。
由罗丹亲手制作的《地狱之门》原作雕塑(石膏)
梵高《隆河的星空》在开放式设计的宽敞环境中展示,背景高大的拱形窗户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让观众感受到如同置身于画作中的星空。大型窗户和天窗将自然光引入,为艺术品提供了柔和的光线,莫奈作品《睡莲》的展示空间,正是利用自然光照射,使画面中水与光影的变化相呼应,强调了作品的色彩和细节,并创造出变化的光影效果,使得作品越发生动。德加的《舞蹈课》则陈放在原有的木质月台展区内,周围的空间设计模仿舞蹈课的环境,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舞蹈的动感与活力。
梵高《隆河的星空》
德加 《舞蹈课》
博物馆内部的标志性设施-原火车站的巨型时钟,一分一秒地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成为历史与现代对话的见证物。建筑师奥伦蒂与奥赛博物馆设计团队,使奥赛火车站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重生为一个现代化的艺术空间,展示了旧建筑所能创造的新价值。这些艺术品的展示方式,藉由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使观众能够在历史和艺术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
巨型时钟成为历史与现代对话的见证物
时隔80多年之后,当年画家德塔伊的赞叹竟然成为现实。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