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9-14 14:51:44
半百人生尚未敢说一句“我懂”,一路走来段段变奏,步步为营,累了总得慢下来,摆正心态,看宽点看淡点。随心而行,说时容易做时难,回头,重拾初衷,安然自在。
FB: Lolo Harvest( https://www.facebook.com/loloharvest/?fref=ts)
email: loloharvest@gmail.com
学生都怕读文言文,偏偏初中中国语文课本,就有不少文言文成语故事,“叶公好龙”该是其一。
一般记载“叶公好龙”原文出自战国时期的《庄子‧逸文》:
子张见鲁哀公,哀公不礼。曰:“臣闻君好士,不远千里以见公。今见公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
后于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出现了一则浓缩版: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路路既非从事学术研究,就请众闲人原谅本文粗疏,不作考证,把相关二文一拼贴出分享罢了。
故事未说,先介绍人物背景:
1.叶公:原名沈诸梁,也称叶公诸梁,字子高。春秋时代受封于叶(今河南叶县)。
2.子张:春秋时代陈国人,孔子弟子。
3.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国君。
话说春秋期间,鲁国国君鲁哀公人前人后不断强调自己渴求治国良才,孔子弟子子张得悉,即千里迢迢赴鲁国求见,岂料一呆七天,鲁哀公没打招呼没传见。
面对鲁哀公的无礼,子张气愤失望,有感而发,不留情面,把鲁哀公骂个狗血淋头:口说重贤,实则满口空言,恰如“叶公好龙”。
叶公何许人也?叶公也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应该较鲁哀公早出生几十年。
叶公爱龙,众所周知,厅堂寝室、餐具酒皿、衣带行饰,叶公均以龙纹雕刻缝制,以示一己所爱。
天上飞龙眼见叶公府内三步一龙,一柱一墙尽是龙的化身,有感于叶公对自己的偏爱,飞龙热泪盈眶,决定下凡,遂其所愿现真身,好歹会一会叶公这位知音。
骤见飞龙从天而降,盘桓于屋顶斗拱之间,尾巴搁在厅堂,探头张望,叶公顿时胆破心惊,魂飞魄散,拔足而逃。
(网上图片)
飞龙见状,故然莫名其妙,会否就此认定世人都是满口谎言,不得而知,世人却从此以“叶公好龙”来形容那些“徒具形式、表里不一”的族群。
古代社会,不少帝王诸侯都是叶公化身,口口声声求才若渴,一旦贤臣猛将有点功绩战绩,上位者实时疑心生暗鬼,寝食难安,慎防诸将作反叛乱,江山不保,惟有手起刀落,杀无赦。
说什么知人善任、唯才是用、用人不疑、虚怀若谷、以理服人、大公无私、赏罚分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响响亮亮的治国管理之道,说穿了,不过是一大堆口号。
有心人如文中的子张,掏心掏肺,十九几里路,远处投奔,最后才知道自己神瞎了眼睛,效忠了一个徒有好士之名,绝无好士之实的暴虐昏君。
“叶公好龙”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典故事,之所以经典,只因千百年之后仍可套用,寓意懂了,骂人的时候也带点优雅。
文言文不一定艰涩难读,只要多点幻想,故事都是生动有趣的,试想像那飞龙下凡、叶公慌乱丧跑的卡通模样,已然笑破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