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0-09-21 13:57:59
半百人生尚未敢说一句“我懂”,一路走来段段变奏,步步为营,累了总得慢下来,摆正心态,看宽点看淡点。随心而行,说时容易做时难,回头,重拾初衷,安然自在。
FB: Lolo Harvest( https://www.facebook.com/loloharvest/?fref=ts)
email: loloharvest@gmail.com
九月雨不停,不知老天爷为谁伤心为谁愁,喊停了秋风,把暑天留下,早午晚懒理时份,爱哭便哭,倾盆过后,继续滂沱。
所有户外活动也告吹,闷在家里,收拾旧物,翻来一堆封尘发黄的书刊杂志,其中三本为1986年创刊、四色印刷的便携式小开本《明报电视》,该是外子的收藏。
《明报电视》并不是《明报周刊》,两者虽属同一机构出版,《明报电视》相对专注于电视圈的娱乐信息,辅以其他消闲时尚内容。
对于今天一机在手能通天下事的低头族来说,未必明白电视节目对活于七、八十年代的我们是何其重要,在那个没太多免费娱乐、没极速上网的年代,一家人饭后安坐家中,齐齐欣赏电视节目,几乎是模范家庭的生活写照。
就此,围绕着报导电视圈娱乐消息的周刊应运而生,百花齐放,竞争激烈,除《明报电视》外,还有《大众电视》、《金电视》、《新电视》、《玉郎电视》、《活力电视》、《香港电视》及《电视周刋》等,尽是A5小开本,用纸排版摄影钉装印刷,一概谈不上精美,胜在售价实惠,轻巧方便,每周读一、两本,也算是生活上的一点调剂。
拿着的三本《明报电视》,创刊号封面是周润发,另外两本封面分别是林青霞及林子祥,都是型男美女,三十多年过去,还看今天,型的继续型、美的依旧美。
(图片由作者提供)
创刊号篇首为当时广播处长张敏仪的贺辞,紧接是本地两家免费电视台无线和亚视代表的访问及一众娱乐圈艺人的祝福语。
(图片由作者提供)
选作封面人物的,必定有专访文章,篇幅一般6-8页,属重头戏,偶尔还会送上印有封面人物肖像的中间拉页。那些年,因为偶像作封面,我为此而大破悭囊的,不知凡几。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为电视周刊,最重要当然是报导电视节目的相关消息,其中本地连续剧的剧情简介和精选外语电影的主题分享,每期都是我最爱读的。久经训练,所以我从来不抗拒别人剧透,得悉了电视电影的内容桥段,也不会影响我观赏时的兴致。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另有不少极具水平的专栏,如林燕妮、倪匡的短篇小说,黄沾、施南生的随笔,简而清的讲饮讲食,李英豪的保值收藏,还有时尚衣饰、日本潮流等,小小本子,多元充实。对比今天电子媒体,前者只是输在科技与速度,论内容,依旧独领风骚,后来者,难以突破。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电子信息分秒必争唾手可得、印刷媒体江河日下买少见少的今天,重读这些小开本周刊,记忆回归,页页窝心,莫名其妙,仿佛一切不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