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3-22 14:42:00
半百人生尚未敢说一句“我懂”,一路走来段段变奏,步步为营,累了总得慢下来,摆正心态,看宽点看淡点。随心而行,说时容易做时难,回头,重拾初衷,安然自在。
FB: Lolo Harvest( https://www.facebook.com/loloharvest/?fref=ts)
email: loloharvest@gmail.com
外子爱吃水果,运动过后,尤爱以牛奶蕉补充,搬进新界这几年,牛奶蕉选择更多,都是由他负责采购,跟几位档主混熟了,入货更是得心应手。
农历年过后,区内牛奶蕉供应略见紧张,惯常光顾的小档,某些仍在放年假、某些则缺货。外子也懒得四处搜刮,暗忖这几年好歹总算有点训练,自觉早已成为“拣蕉达人”,真正优质的牛奶蕉,怎说也不逃过他的“法眼”。
胆粗粗跳出安全区,随便找到一小档,花了$23买来一梳色泽鲜嫩、外型肥美,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找不到瑕疵的牛奶蕉。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看在眼里,我就是有点疑心。
这梳牛奶蕉的色泽分布相当古怪,顶头及尾部均呈翡翠绿,蕉身却乏出鹅黄嫩,蕉尾尽处仿佛被烈火烧坏了,焦黑得过份。相熟的农夫曾告知,一般自然成熟的香蕉都是整梳由青色逐渐变黄的,这样黄绿相间、蕉尾烧焦了的,确实可疑。
忽尔想起多年前网络疯传“香蕉浸泡白色液体”的新闻,沸沸腾腾、议论纷纷扰攘了一阵子,专家都跑出来背书,坚决表明那东西不是甲醛,只是一种水果常用的保鲜剂,吁消费者不必担心。
童心起,闹着玩,何不来一项“师奶小实验”!
赶紧跑到街市,穿梭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一脚踏单车的卖蕉伯伯,蕉都是他自己种的,产量不多,不常得手。我拣了一梳较小,只有五只,通身大比例呈暗哑绿的牛奶蕉,共$20。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由作者提供)
我把蕉分为两组,第一组乃外子以$23买回来的零瑕疵系列,第二组是我以$20补购的。两组同时置于通风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每天我都给它们拍下写真照存档。
第一组牛奶蕉的变化相当缓慢,我依时序选取了五张相片,分别摄于第一、第三、第八、第十二及第十五日,结合成下图。单看蕉身色泽,本来的翡翠绿待至第十二日,仍未完全退去,及至第十五日,蕉的外皮略见瘀黑,骤看依旧完好无缺。
第二组情况迥异,下图同样是五张相片,却是拍于购买回来的首四天之内。蕉身的暗哑绿以无规律无定性的姿态逐渐退去,整梳蕉撑至第四天已然熟透,相较于第一组“持续保鲜”超过两星期,完全两回事。
(图片由作者提供)
跟外子二人,转眼啃掉第二组牛奶蕉,至于第一组,完封不动,抛掉。
重申这是一项“师奶小实验”,不科学、没数据,我无意亦无法就此两组牛奶蕉的观察结果,作出任何建议或推论,但个人购买时,还是倾向一些呈暗哑绿、尚未成熟的选择。不敢说这就一定没有农药,但由得它待在家里,花点心思时间,静候熟透一刻,一口吃下,香甜味美。
世事世情,还是亲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