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欧洲通胀已回落 美国就业仍活跃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返回正文
用户评论↑顺序
1
  • 2022-12-09 21:54:12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1:56:16北方城市因为天气更冷温度更低所以疫情先爆了,南方城市晚一点也会爆。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02:08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总共有11种(不算波士顿大学之前搞出来的动物试验致死率高达80%的新毒株)。
    2022-12-09 21:56:16

    北方城市因为天气更冷温度更低所以疫情先爆了,南方城市晚一点也会爆。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05:08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13:30呵呵!看看死活就是拖着迟迟不肯开征房地产税从土地财政改玩物业财政还能够坚持多久?!
    2022-12-09 19:14:28

    没钱了!年底了财政部发国债7500亿

    [回 复]
  • 2022-12-09 22:20:31【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21:55得一次扛过去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玩意可以得多次,多得几次之后身体的抵抗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2022-12-09 22:20:31

    【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27:48【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误区:不是只感染一次)】11月10日《Nature Medicine》登载了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的下述报告内容,该报告基于51万9767位重症人群数据,证明了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死亡风险为只感染一次人群的2倍多,住院风险为3倍多(已根据年龄、人种、BMI、基础病等因素进行调节)。
    请勿掉以轻心:感染一次并不代表不再感染。
    2022-12-09 22:21:55

    得一次扛过去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玩意可以得多次,多得几次之后身体的抵抗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2022-12-09 22:20:31

    【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30:25香港2月至今累计死亡率是1/46,也就是百分之2.17%。目前新增人数每日在1万人左右,死亡人数在20上下,之前死亡得以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为主,现在死亡得以多次感染新冠人群为主。其中近期2个人,女41岁,死因3次新冠并发症,男11岁,死因2次新冠引起脑部水肿。
    2022-12-09 22:27:48

    【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误区:不是只感染一次)】11月10日《Nature Medicine》登载了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的下述报告内容,该报告基于51万9767位重症人群数据,证明了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死亡风险为只感染一次人群的2倍多,住院风险为3倍多(已根据年龄、人种、BMI、基础病等因素进行调节)。 请勿掉以轻心:感染一次并不代表不再感染。

    2022-12-09 22:21:55

    得一次扛过去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玩意可以得多次,多得几次之后身体的抵抗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2022-12-09 22:20:31

    【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35:32瘟疫爱好者:我不承认!
    2022-12-09 22:30:25

    香港2月至今累计死亡率是1/46,也就是百分之2.17%。目前新增人数每日在1万人左右,死亡人数在20上下,之前死亡得以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为主,现在死亡得以多次感染新冠人群为主。其中近期2个人,女41岁,死因3次新冠并发症,男11岁,死因2次新冠引起脑部水肿。

    2022-12-09 22:27:48

    【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误区:不是只感染一次)】11月10日《Nature Medicine》登载了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的下述报告内容,该报告基于51万9767位重症人群数据,证明了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死亡风险为只感染一次人群的2倍多,住院风险为3倍多(已根据年龄、人种、BMI、基础病等因素进行调节)。 请勿掉以轻心:感染一次并不代表不再感染。

    2022-12-09 22:21:55

    得一次扛过去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玩意可以得多次,多得几次之后身体的抵抗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2022-12-09 22:20:31

    【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09 22:37:50谁说大流行瘟疫时代明年夏季就结束了?!
    2022-12-09 22:35:32

    瘟疫爱好者:我不承认!

    2022-12-09 22:30:25

    香港2月至今累计死亡率是1/46,也就是百分之2.17%。目前新增人数每日在1万人左右,死亡人数在20上下,之前死亡得以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为主,现在死亡得以多次感染新冠人群为主。其中近期2个人,女41岁,死因3次新冠并发症,男11岁,死因2次新冠引起脑部水肿。

    2022-12-09 22:27:48

    【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误区:不是只感染一次)】11月10日《Nature Medicine》登载了华盛顿大学研究团队的下述报告内容,该报告基于51万9767位重症人群数据,证明了多次感染新冠病毒可导致重症及死亡风险增加:死亡风险为只感染一次人群的2倍多,住院风险为3倍多(已根据年龄、人种、BMI、基础病等因素进行调节)。 请勿掉以轻心:感染一次并不代表不再感染。

    2022-12-09 22:21:55

    得一次扛过去也就罢了,问题是这玩意可以得多次,多得几次之后身体的抵抗力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2022-12-09 22:20:31

    【南非实验室:下一个变异株致病性或更强】去年的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正面临一种新的“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如今一年过去,一家南非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新冠病毒继续进化,可能出现比目前的主要毒株奥密克戎更具致病性的新毒株。 据彭博社报道,这项研究发布于11月24日,由去年首次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测试疫苗有效性的实验室非洲卫生研究所(AHRI)进行,使用的样本来自一名艾滋病患者。据介绍,该病毒最初催化细胞融合和死亡的水平与奥密克戎变异株BA.1相同,但经过在个体内六个月的进化,前述指标上升到与2019年的原始毒株相似的水平。 报道称,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继续变异,而新的变种或比相对温和的奥密克戎造成更多重病和死亡。报道同时强调,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也仅基于对单一个体样本的实验室工作。 包括报告作者之一亚历克斯·西格尔(Alex Sigal)在内的不少科学家此前假设,贝塔(Beta)和奥密克戎等最初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变异株,或从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身上进化而来。科学家们称,免疫抑制人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摆脱这种疾病,这使得病毒有机会发生变异,变得更善于躲避抗体。 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果中写道,该研究“可能表明,新冠病毒在长期感染中的进化不一定会导致衰减。这可能表明,未来的变种可能比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更具致病性”。

    2022-12-09 22:05:08

    坐等唐飞们日思夜想翘首以盼的报复性消费潮!

    2022-12-09 21:54:12

    根据国外的经验,奥密克戎的传染速度大概是两天翻倍。 今天12月7号,帝都的基准估计按照1万人计算。 按照两天翻倍来估算,结果是这样的: 12月9号,新增翻倍,2万人。 12月11号,新增翻倍,4万人。 12月13号,新增翻倍,8万人。 12月15号,新增翻倍,16万人。 12月17号,新增翻倍,32万。 12月19号,新增翻倍,64万人。 12月21号,新增翻倍128万人。 12月23号,新增翻倍,256万人。 12月25号,新增翻倍,512万人。 那么到12月25号左右,累计大约有1022万,达到了帝都整体人口的50%左右。 也就是在12月下旬,帝都感染者数量预计将达到第1个高峰。 我们能做的,是避开第一个高峰。 确保自己在未来三周里,不被感染,躲过第1个感染高峰。 戴口罩、勤洗手,两点一线、不聚餐。 有人问:躲过之后呢? 观察呗,如果病毒进化的规律确实是致病性越来越弱,那我们在后面感染,总比在前面感染要好得多吧?

    [回 复]
  • 2022-12-10 16:24:55香港01新闻:内地新十条,专家忧未准备好
    香港大学教授金冬雁:一下子大幅放宽,很大机会现海啸式爆发。
    [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顺序
1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