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华尔街日报:熟悉美国政府政策考量的一位前高级安全官员说:“白宫现在是在告诉商务部,切断4G销售,是时候让华为体会更多痛苦了,是时候置之于死地了。”
逗叔,你说说旅游体验哪里好?
说得好!国内呢?说说国内旅游。。。
逗叔,你说说旅游体验哪里好?
逗叔,你说说旅游体验哪里好?
有人说三站,哪来的三站?毛子能打三站?真把自己当块料了
说得好!国内呢?说说国内旅游。。。
逗叔,你说说旅游体验哪里好?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欧美日澳也在统一稀土供应链,很快就会见效
又扯远了,现在这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干涉下的资本主义,无法用苏、朝以及改开以前的内地经济来比较了,差太远了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又扯远了,现在这种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干涉下的资本主义,无法用苏、朝以及改开以前的内地经济来比较了,差太远了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哦,前美联储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直升飞机撒钱! 多读点书吧! 北岸子 2023-03-02 20:11:46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 这得看看美国。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美国一加息,很多国家本币贬值太快,只好跟着加息,更加恶化了一部分人的财务,比如房奴。 猫哥亲人在欧洲贷款买房,当时的贷款利率1.65%,一个月还1500欧觉得轻轻松松,但一看周围很多国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点羊毛于是选择了浮动利率,结果呢,现在利率4%,每月还贷额从1500欧变成了3600欧,一个月凭空多了15000块人民币的支出,对哪国的老百姓都不轻松。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在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没有好转,需求不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也难点。 美国加息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国小老板在为信用证发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户给订单,但是他开不出信用证,这交易就没法干了。 客户为啥开不出信用证呢?因为他的国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这些国家为啥没美元了呢?因为美国加息,美元都跑美国了...... 今年这种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老板都会为此烦恼,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还没结束。 那国内的制造商咋办呢? 指望短期内贸易状况恢复原状有点难,因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不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国加息结束,等待他们抗通胀结束,恢复消费的热情和能力,这就是现实。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 这得看看美国。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中美贸战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原标题: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运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不是说经济没问题,而是说不会出现美帝那样的大萧条,大萧条本质上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休克疗法。可是这里有政府的严重干涉,不会出现休克,而是以另一种“扭曲的”慢性形式出现,就如同内地房市这种畸形现象。 为什么说像阿根梃?大家提起上世纪的阿根梃,都说主要是债务危机,但没有注意到他还有相当长时间威权正拳(军政府)、其他民选时期也有严重的政治腐败(继承了西班牙的衣钵),也曾政府发力到处搞大鸡建,有时候也显得经济生机勃勃。当然,两个国家各自都有非常不同的特征,只不过也有较多的相似的。至少,比美国的大萧条更靠谱。
大萧条出现的基础,是相当自由的市场经济。 所以大萧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没有基础的存在。就像这里的房地产,按经济规律来说三十年来价格都推倒了再来好几次了,但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所以,会有大萧条吗?不会的。那么,会有什么,现成的例子,最接近的是阿根庭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透露,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发星研制,预计9月具备发射条件。 据悉,首发星成功入轨后,将对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星载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和应用示范。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以遥感应用为例,在达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轨卫星可实现重量、成本大幅下降。
废了星链~~~~~~比星链低,可以屏蔽它,呵呵~~~~~~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简称二院)院长宋晓明透露,二院正在规划超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发星研制,预计9月具备发射条件。 据悉,首发星成功入轨后,将对超低轨道飞行技术、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星载智能处理、信息直达用户终端等关键技术进行演示验证和应用示范。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公里至300公里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以遥感应用为例,在达到同等分辨率性能前提下,超低轨卫星可实现重量、成本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