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7-22 09:41:35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内房的债务危机在过去半个月进一步发酵成“烂尾楼断供潮”。事缘内地多个省市的楼盘因为“烂尾”,令一众业主不得不以“断供”作为威胁(冒着影响个人信贷评分的风险),逼令当局正视问题。
内地发展商的楼盘之所以烂尾,不用问也知道是资金出现问题,而资金出现问题,部分原因是中央政府去年推出的“三条红线”政策,令到用八个盖冚十个煲的发展商陷入困境(因为不可以用新债冚旧债)。
再者,不知是鸡先还是蛋先的问题,财困发展商的楼盘,消费者自然不敢问津,没有人买他们的楼盘,销情自然不会好,销情不好又何来资金回笼?又何来准时交楼?!
据内地媒体报道,过去不足一个月,已有至少319个“烂尾楼”遭业主集体断供,其中河南占62个,单计郑州便有41个,为问题最严重城市,涉及恒大(03333)、融创(01918)、奥园(03883)等较著名的地产商。
幸好,暂时来说,涉及断供的主要是内地三四线城市,影响层面或许不致太广泛。但如果有更多业主仿效,进一步演变成全国性的问题,对楼市和金融系统造成的冲击,就不能小觑了。
因此,中央监管部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探讨解决方案。我相信,中央政府绝对不会让今次事件进一步恶化,从而令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在银保监和住建部等高层级监管部门协调下,迅速就今次事件作出两方面的策略性部署。
治标不治本,核心问题未解
针对短期问题的核心,当局容许该等业主暂缓供款,即是给予“还贷缓冲期”,因为事实上,该等业主断供,不是因为没有能力供,而是因为未能收楼,继续供款等于倒钱落海。如果发展商能够如期交楼,问题便可能马上解决。
而作为长期的核心,最重要当然是确保地产商能够如期交楼,要他们如期交楼,最重要当然是有钱开工和支付各项开支。因此,银保监也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主要当然是鼓励银行继续向房地商贷款,另方面当然是协助中小型银行补充资本,避免他们受拖累。
但微妙的是,要银行愿意贷款予财困的地产发展商,当然是要他们有偿债能力。过去内银遭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很多贷款都不是按照客人的信贷质素去发放,即所谓的政策性贷款。
如果今次又因为要解内房的燃眉之急,而逼令内银作出政策性贷款,这就等于走回头路,这样更令外资不敢沾手。但如果不作某程度的政策性贷款,我不知道有多少内房可以名正言顺地借到钱!
长期以来,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对内银股有很大戒心,即使估值十分吸引仍不敢沾手,就是担心两个定时炸弹,一个是内房债,另一个就是地方债。今次的断供风波,某程度上是引爆了其中一个定时炸弹,那就是内房债的炸弹。
不能再有政策性贷款
我明白,也同意,单是今次事件,对内银的资产质素,以致坏帐率的影响都很细,加上中央决心不会让事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故今次事件勉强还可以说是单一独立事件。
但正如我在本栏多次重申,房地产是民生消费商品中,金额最大,牵涉层面最广的环节。从刺激经济的角度,这当然最好不过,但相反,如果内房出事,影响层面也可以很广。即是说,内房的资金链断裂,可以影响很多相关的行业,最直接影响的,当然是内银,因为内房和内银是永远的“难兄难弟”!
我认为,最彻底解决内房债务危机的方法,始终都要政府介入协调,由有实力的国企内房来做白武士,注入资金,或成立一个庞大的稳定基金,集中处理烂尾楼盘,否则,上面提到的种种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在见到这些根本性措施出现前,我都不会沾手任何内房和内银股呢!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