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12-15 15:21:19
本地设计师(MADE IN EDEN)、手作人(EDEN CRAFTS WORKSHOP)及绅士文化平台(WALKING DAPPER)的左脑,主张在细节中透现文化内容,从音乐、电影、历史、人文……多角度品尝每个时尚风貌,在现代与传统的互相激荡之下,道出你我他身上每件服装的背后故事。
Jazz Age, Art Deco, cocktails, moonshine……加起来便是1920’s的时代气息,稍有欠奉的大概就是一个Evening Bag,这样便足以圆满整个画面。跟现在时下Y2K风格流行的小废包一样,置物空间细小得只放到唇膏与镜盒,实在难以被当为正常手袋使用,视作一层打扮layer还相对合理,但它的出现可算是小废包的时尚起源。
Evening Purse/Bag的基本样式来自上世纪初的美国,横跨整个1920-1930年代,由好莱坞的上流名人红星带起热潮,她们出席宴会或红地毯活动时皆会盛装打扮,配上一个精致小巧的包包。因为她们的晚装衣着往往是焦点,传统尺寸的手袋提包肯定会遮挡着服饰,而且侧背、上肩等等更会影响看起来的轮廓线条,所以尺寸迷你的Evening Purse/Bag便是完美选择。
谈到当中最经典的样式,不得不提Minaudière。这种硬包箱盒的结构在今时今日依然普遍常见,但早于一百年前可是崭新时尚至极的设计,出自品牌Van Cleef & Arpels并为名字作专利注册,时至1930年代已经有Tiffany & Co., Cartier, Chaumet, Hermès……等大量牌子追随其步伐,推出这种金属硬盒匣子。大部份镶有宝石于表面,拿在手上仿如珠宝首饰一部份,很多时候盒内更设有间隔不同,方便收纳化妆品及其他小物。
1930年代之后,Evening Bag普及于美国的百货公司,款式更见五花八门,继承了早前的Art Deco风格,很多设计依然满布雕花装饰,除了既有常见的口金设计,尚有western style例如皮雕压花及马具金扣的加入,直至1950年代才步向简约利落线条,但纤巧细小的概念不变。毕竟从前的人携带随身物品不多,又不用带备电话、叉电、平版电脑等等出门,简单一个小废包已经绰绰有余了。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