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威少看世界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传媒有意夸大印度的“人口红利”
张少威
作者:张少威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3-04-26 11:42:43

作者介绍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联合国人口基金上周发布最新人口预测数字,今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其中印度在年中将达到14.286亿,比中国的14.257亿多近300万,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这组数字并不令人意外,但国际媒体选择印度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作为卖点,大谈在“人口红利”的加持下,印度经济有望高速发展,而中国随着人口减少,经济增速将会放慢。其实,突出这种概念性的对比是某些媒体的一种炒作,并无科学论据,因为印度的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用“人口红利”来弥补其它方面的短板并不现实,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挑战可能远多过机遇。


(AP)


人数优势绝非素质优势


   《纽约时报》上周的一篇报导说,印度人善于塑造本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形象,并利用各种机会提振国民的自信心。比如,印度人喜欢自豪地说,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已超越殖民地时期的宗主国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今年担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轮值东道主,意味着印度终于站上了国际大舞台。但对于本国人口“登峰造极”这个新里程碑,印度官员却没有大肆庆祝。


   众所周知,虽说“人多好办事”,但人口基数不等于人口质素,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需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同时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港口、供电,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而这方面恰恰是印度多年来未能彻底消除的“痛点”。此外,劳动人口的整体质素较低是印度的另一个短板。


   印度的适龄就业人口(一般指15-59岁)达到11亿,但绝大多数妇女从事家务,有正式工作的妇女只占就业人口中女性总数的五分之一,几亿妇女无法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美国、中国和很多经济强国,妇女就业率较高,因为往往要有两份固定收入才能晋身中产家庭。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几千万“打工妹”撑起了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为中国当代工业的原始积累和多年后的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如今,自动化机械已经取代了很多任务序的手工操作,不再靠工人拼体力、拼眼力,这反而使得印度妇女的就业范围进一步受到限制,因为她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得不到足够的专业培训,这是印度的一个社会问题。


   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一般都能熟练使用英语,这让印度在某些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金融服务业。上世纪90年代,一些美国大银行已经将晚间接听客户电话的后台(call center)转移到印度,充分利用印度的劳动力资源。我那时在美国工作,晚上查询账单时,电话另一头的人有印度口音,按照时差推算,对方是在日间。印度的信息产业(IT)比较发达,但这个行业的就业人数相对有限,因为专业性太强,门槛较高,这与印度整体的教育水平有直接关系。根据“全球人口回顾”(World Population Review)网站的最新排名,印度的教育水平排在第32位,中国是22(在新加坡和俄罗斯之间),前20位都是发达国家。同时,印度国内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南方较强,北方较弱,这在教育领域也有所体现。


   20多年前我曾去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采访,这家机构负责为托福(TOEFL)和GRE等专业外语考试出题。ETS总裁在采访中说,中国考托福已经可以用计算机进行(俗称机考),但在印度还必须用纸试卷答题,因为印度各地大学的计算机设备有新有旧,难以使用同一套软件进行考试。当年在教育领域(至少在硬件上)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如今可能有所收窄,但在其它关键领域印度同样落后于中国,其中涉及政府的决策与管治能力。


经济政策影响增长速度


   印度政府的经济政策长时期比较保守,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工业化程度较低,而且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比较浓。传统行业如零售等,长期没有对外开放,但仿制药等行业则较为进取,在国际上位居前列。印度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打工始于上世纪90年代,比中国晚了将近10年,在尖端制造业和军事工业领域更落后中国不止十年。


   最近几年中国不断加速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也明显上升。一些跨国企业将劳动力密集型工厂迁往越南和孟加拉国,前者重点发展电子和轻工产品出口加工业,后者集中在纺织和服装业,靠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量外资。在这一轮产业链调整中,印度没能分到“大蛋糕”,说明外资在重视人口资源的同时,同样重视政府的优惠政策及落实政策的执行能力,最近还加上了环保方面的考虑。新德里近年的重度污染令人难以置信,投资者自然会望而却步。因此,印度需要调整多方面的政策,以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人口优势得以彰显。


   根据媒体报导,印度就业机会的增长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官方公布的2021-2022年失业率为4.1%,但经济学家估计的数字是7.8%(农村)至8.5%(城市),这意味着几千万人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最热门的就业选项是考公务员,但僧多粥少千里挑一,让太多为之奋斗的年轻人最终梦碎。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印度人无奈前往海湾产油国谋生,投身于建筑等艰苦的行业(海湾国家气温极高)。这些现象恰恰说明人口膨胀的结果可能是弊大于利,毫无“红利”可言。


媒体炒作代表一种愿望


   一些媒体突出强调印度的“人口红利”,可能是一种愿望的体现,因为印度是西方承认的“民主阵营”成员,如果印度在经济甚至军力方面可以追上中国,就有可能彰显民主的优势。同时这也是某些人的一种构想,即充分利用印度的人力资源优势,加速将全球供应链中的某些部分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限制中国的影响力。对于前者,中国可以置之不理,因为这种夸大的渲染只能存在一时;对于后者则应适当关注,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全球产业链带来某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威少看世界
其它威少看世界文章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 2023-04-27 13:23:41印度又不是现在才有这么多人口,早几十年前就几亿十亿了,也没见它能腾飞,必然在根子上存在问题[回 复]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