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5-16 11:12:26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上周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两天会晤,中美双方随后各自发表了简短的新闻稿,当中没有对本国立场的强硬表述,中方的新闻稿只在“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严正立场”这句话中用了“严正”这个形容词。此举说明双方希望务实地处理两国之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分歧,避免互相“放狠话”,因为那样只会令双方都无法下台阶。
王毅 (AP)
台海危机加剧,美国“忽悠”欧洲
中美双方走到这一步,已经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巴厘岛会晤后,中美关系似乎出现了回暖的势头,但就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预备访华之前,美军击落了中国的气球,导致双边关系迅速降温,布林肯也推迟了访问。随后,美方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批准中国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两次“过境”美国,并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见面。中国军方针对“台独”势力的挑衅行为作出回应,美国政客藉机去中国台湾推销武器,想把中国台湾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同时从经济上掏空中国台湾,迫使当地的执政者彻底成为美国反华势力的附庸。
中美关系冰冷,台海紧张升温,华盛顿与北京唇枪舌剑,两边都因国内政治的需要而使用强硬语言,后果是中美官方与民间的敌意不断上升。这样的“骂战”对中国的伤害似乎更大,因为美国政客可藉机将中国描绘成“战争狂人”,将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搞成“国际问题”,从而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游说欧盟国家与中国“脱勾”。欧洲有些人已经在配合美国,声称台湾的安全会影响全球经济(主要是指台积电的芯片),因此台海局势属于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全世界都应该关心。最近,北约也忽然找到“理由”,借台海局势来强调要维护国际航道的安全,打算在日本设立办事处,而日本也乐于配合,这样“做戏”无非是想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政治僵局难破,经济打压不止
显而易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自然成为这次王毅与沙利文会晤的首要议题。但双方对中美关系有不同的着眼点,对化解目前的僵局有不同的立场,对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也存在分歧,既包括政治上的,也包括经济领域。
沙利文(AP)
拜登政府上台后,中方期待美方改变特朗普执政时对中国贸易与经济的打压政策,但美方不仅没有采取建设性行动,反而变本加厉限制对华出口和阻挠美国企业对华投资,藉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紧张搞“去中国化”,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经贸分工体系之外。最近,美国与欧盟的部分政客又提出在对华合作中“去风险”,实质上还是想与中国脱勾。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日前在柏林访问时指出,“如果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从经济到政治,从贸易到安全,北京希望华盛顿在各个领域做到言而有信,不能口中说要加强沟通,行动上却总在往脱勾的方向走。一边说应该加强两军高层接触,一边又屡派军机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抵近侦察,行动上充满敌意。一方面要求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做出配合,另一方面又借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限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以便扶持本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这不是寻求合作,而是仗势欺人。虽然中国对中美关系持积极态度,但面对不愿改善关系的拜登政府,中国已经过了“忍耐期”,对所谓“加装护栏”之类的新说法已没有任何兴趣。要想打破僵局,美方必须做出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务实化解矛盾,谋求避免冲突
这次王毅与沙利文的会晤超过八个小时,中方将会晤定性为“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实质性”应该是指触及了双方的底线,而“建设性”则显示双方都带来一些对方能接受的提议。而且中方的新闻稿还说:“双方同意继续用好这一战略沟通渠道”,这意味着王毅与沙利文之间这种低调务实的会晤还会有下一场。
2021年3月拜登就任总统后中美官员在阿拉斯加有一场“骂战”,完全不是外交会谈。日前在维也纳进行的这场对话明显是回到了外交的轨道,这证明互相“放狠话”无法取得任何成果,隔空对骂或煽动本国民意来向对方施压更于事无补。只有采取务实的态度,在不同领域有取有舍,才有可能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少说多做是取得外交突破的前提,沙特和伊朗的外交官到北京秘密会谈,实现了两个敌对国家的和解。如果只会高分贝宣传本国的外交理念,总以意识形态划线,要取得沙伊和解这样影响深远的外交成就是绝不可能的,如此简单的道理实在无需解释。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