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威少看世界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实实在在参政议政的美国第一夫人
张少威
作者:张少威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3-11-22 14:00:40

作者介绍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夫人罗莎琳·卡特(Rosalynn Carter)周日(19日)逝世,她与卡特是心灵相通的伴侣(soulmate),也是政治上的拍档,她对丈夫从政的支持与帮助,远超过之前任何一位总统夫人。罗莎琳不需要向总统“吹枕边风”,因为她是首位经常参加内阁会议的第一夫人,并且列席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通报会。她还亲身到国会作证,推动她最关注的议题——治疗精神疾病。卡特称罗莎琳是他“地位平等的伙伴”,在任职总统期间,他每周都会专门与妻子吃一顿工作午餐,对各类问题交换看法。由于罗莎琳对总统的决策有较大影响力,当时有人称她为“联席总统”(co-president)。


彼此信任奠定伙伴关系


   绝大多数美国总统的夫人并不热心政治,但罗莎琳与众不同。她公开承认“我喜爱政治”(I love politics),并鼓励和支持卡特走上从政之路。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风气较为保守,妇女参政议政还未成风气,罗莎琳敢于走上政治舞台,帮卡特竞选公职。在1976年的总统大选中,只做过一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缺少全国范围的知名度,而争取民主党党内提名的政客有十几人,包括声望较高的政客。罗莎琳当时陪同卡特前往各州拉票,而且自己一个人走访了13个州,向当地民主党支持者介绍自己的丈夫,取得明显的效果。到了最后两党对决阶段,由于共和党候选人是争取连任的总统福特,卡特阵营决定将拉票重点放在与选民的接触上,卡特与罗莎琳先后走访了37个州,跨越8万多公里,向选民做了200多场演讲。朴实、自信的罗莎琳站在卡特身边,增加了选民对卡特的信任感,帮助他赢得这场大选。


罗莎琳敢于走上演讲台推销丈夫,是卡特(右)赢得197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重要功臣。(AP)


   卡特夫妇的亲密关系从婚姻延伸至政治领域,源于彼此间的高度信任。两人都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小镇普莱恩斯(Plains, Georgia),似乎命里注定要一起走完人生道路。卡特的母亲是护士,在卡特两岁多时,她为邻居产妇接生,新生儿就是罗莎琳。18年后的1945年,就读于海军学院的卡特回家探亲,见到了妹妹鲁思的闺蜜罗莎琳。卡特与罗莎琳一见钟情,第二年夏天两人都从学校毕业,21岁的卡特与18岁的罗莎琳开始了长达77年的幸福婚姻生活。


   加入海军后,卡特的驻防地点经常改变,罗莎琳则跟随他四处安家。他们的三个儿子先后出生在弗吉尼亚、夏威夷和康涅狄格三个州,直到卡特退役回家,接手父亲的花生种植场,他们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卡特与罗莎琳之间的默契以及罗莎琳极强的政治判断力,让卡特绝对信任罗莎琳的建议。罗莎琳后来披露,在卡特竞选总统期间,她参与了挑选副总统的工作。


罗莎琳有极强的判断力,使卡特在各方面都对她高度信任。(AP)


尽其所能关注特殊群体


   在卡特当选总统之后,罗莎琳保持了大选时的政治热情,而卡特也给了她足够的活动空间。利用第一夫人的影响力,罗莎琳把扩大政府对长者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患者治疗精神疾病,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40多年前,美国社会对精神疾病有偏见,不支持将其纳入政府统筹的医疗保健系统。在卡特的支持下,罗莎琳开始推动《精神健康系统法案》的立法工作。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这一法案在卡特任内的最后一年获得国会通过,但却被几个月后上台的共和党政府废除了。罗莎琳还倡导了另一项法案,涉及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险,令病人能像患其他疾病一样得到应有的治疗和照顾。这项法案也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在2008年才获国会通过。今天,当美国媒体报道罗莎琳逝世的消息时,无一例外都会提到,在推进美国社会认识精神疾病、为长者和精神疾病患者争取权益等方面,罗莎琳做出过重要贡献。


近年罗莎琳与卡特仍然十分热心于公益活动。(AP)


   美国一些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认为,卡特是近代最诚实忠厚的总统,举止得体,态度谦卑。与丈夫相比,罗莎琳多了一丝坚毅与直率,这可能与她的生长环境有关。在她13岁时父亲因白血病去世,她要做针线活帮补家用,还要照顾弟妹。独立、好强、不惧挑战是其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喜欢实话实说,从来不装。《纽约时报》报道她逝世的消息时,特意引用她说过的一句话做小标题——“我不喜欢输”。


   在1980年竞选连任的最后阶段,卡特遇到了高通胀等不利的外部环境,尽管全力拉票,但共和党候选人里根赢得大选已成定案。当时有人对卡特说,“总统先生,您做出了一个好榜样,您并没显露出怨恨”,竞争心超强的罗莎琳没等丈夫答话就冲口而出,“我一个人的怨恨足以顶两个人了”(I’m bitter enough for both of us)。这语句太有现场感了,能让人立即联想到罗莎琳当时的表情。近日很多媒体的评论和报道都引用了这句“经典名言”,可能是因为如此直率的第一夫人再也见不到了。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威少看世界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