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11-08 13:32:27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加沙地区的战火已造成过万名民众死亡,随着以色列军队开始攻打加沙城,更多的平民伤亡已不可避免。同时,因停电停水及缺少食品药品,加沙已出现严重人道主义危机。不管是联合国的决议,还是各国领袖的呼吁,短期内都无法改变局势走向,以色列不会停止追剿哈马斯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哈马斯也不会在以军的压力下释放人质。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从俄乌战争转向加沙的战火,而美国国内反对无条件支持乌克兰的声音也愈来愈大,这难免让“受冷落”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有点恼火且相当无奈,这种情绪在他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露无遗。
“战争疲劳症”影响美国对乌“后勤保障”
泽连斯基周日(5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独家视频专访,否认俄乌之战陷入僵局,强调乌克兰仍然掌握主动,但同时他也承认,“很多人感到疲倦,欧洲领导人对继续支持乌克兰也感到疲倦”。泽连斯基否认出现僵局,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Valery Zaluzhny)曾表示,今年6月乌克兰发动战略反击之后,战场上的两军对峙正陷入僵局,双方都难以实现有效突破。实际上,美国和欧洲的军事专家早就持有这种看法,泽连斯基自己也知道事实真相,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他在上周签署命令,免除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霍连科的职务,任命卢潘丘克接任,而霍连科是扎卢日内的亲密助手。特种作战部队是乌克兰军队的“大脑”,主要负责执行侦察、情报收集、心理战、反电子战等任务,此时解除霍连科的职务,可能会打击扎卢日内的威信。
泽连斯基自己也知俄乌战争陷入僵局,但为继续得到北约援助,只能嘴硬不承认。(AP)
然而从泽连斯基的角度来看,不管战场上的形势对乌克兰是否有利,当前只能“嘴硬”,必须强调在北约的大力支持下,乌克兰有能力打败俄罗斯,否则乌克兰就无法继续得到西方的大量援助。自去年2月开战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750亿美元的军事、财政及人道主义援助,当中大部分是用来购买武器弹药。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的政客对无休止地军援乌克兰感到疲倦了,美国国会众议院新上任的议长约翰逊就曾投票反对拨款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再加上出现了加沙战事,美国政客都将保护以色列的安全和解救被哈马斯绑架的人质作为优先议题,这让泽连斯基无法不恼火、无法不失落。
美国“重以轻乌”令乌克兰“受伤害”
过去一个月,美国向以色列紧急提供武器弹药,其中有些也是乌克兰最需要的。《纽约时报》上个月的一篇报道称,这类武器弹药至少包括三种。首先是15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这种炮弹消耗比较快,乌克兰夏季反击打响之后,一天就发射几千发。巧的是美国在以色列存放了一大批这个型号的炮弹,其中一半去年冬天已经运到乌克兰,剩下的现在都给以色列恐怕也未必够用,因为以色列对加沙展开地面进攻之前,对哈马斯据点展开了大规模炮击和导弹攻击,一个月内没停止过,消耗的炮弹也数量惊人。与此同时,美国和北约盟友的炮弹库存也不太充足,这必然会影响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炮弹。其次是可以用卫星制导的精准导弹(俗称Smart Bomb),美国政府日前刚刚通知国会,将向以色列提供3.2亿美元的相关装置,将普通导弹升级为卫星制导的精准导弹。2010年以来,以色列已经从美国购买了8500枚这种小型导弹,现在需要补充,而这种导弹也是乌克兰非常需要的,唯一不同之处是以色列用飞机投放,乌克兰则从地面发射。第三种武器是便携式毒刺导弹,它可以用来击落无人机,也可用来摧毁坦克或建筑物。
以色列军队对哈马斯在加沙的据点持续进行大规模炮击,消耗炮弹量惊人。(AP)
当以色列有需求时,乌克兰就不再是第一优先,这是美国的基本态度。不仅因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利益的代言人、美国犹太裔在很多关键领域都有影响力,同时也因为乌克兰没能在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的支持下重创俄罗斯军队,让支持者们看到希望。乌克兰第128山地旅上周五(3日)在靠近东南部扎波罗热前线离俄军阵地不太远的一个地方举行“火箭军与炮兵日”活动,向英勇作战的官兵颁奖,但被俄罗斯的无人机侦察到,结果遭到俄罗斯导弹袭击,19名最优秀的官兵被炸死。乌克兰国家调查局已决定展开调查,要向涉事官员问责。
此次事件对乌克兰来说是一个惨痛教训,不仅暴露出乌军官员的无能,不知道在前线露天聚集会引起敌方注意,也再次证明防空力不足是乌克兰的短板。正因如此,泽连斯基在两天后接受NBC采访时反复强调防空能力,鉴于北约提供的F-16战机暂时无法投入使用(乌克兰飞行员还在接受培训),他要求美国与乌克兰联合生产防空武器,同时要求美国和其他盟友向乌克兰提供支持,“给我们一些防空装备,让我们用,租给我们也可以,就租一段时间,尤其是冬天。冬天是最具挑战的一段时间”。身为总统,却不得不透过传媒来发出这样的恳求,让人感觉泽连斯基实在是非常无奈。
乌克兰在华盛顿没有强大的游说集团,无法像以色列那样有人代言。俄乌战争之初,乌克兰难民从美国与墨西哥边境进入美国寻求避难,得到过美国的特殊优待,这还引起一些拉美裔民间团体的不满。如今,泽连斯基发出激情呼吁,也没能引起美国官方的积极响应,可能真是因为华盛顿政客对他“厌倦了”。国际政治如此现实,这一年来的变化又如此之大,怎能不让人欷歔。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