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10-22 16:13:03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有关核武器的新闻,最近被媒体炒得很热,其一是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日本一个原子弹氢弹爆炸幸存者组织,令人猜测,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是想藉此来提醒人们,使用核弹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奉劝掌握核武的人不可轻举妄为;其二是一些专家预测,一旦俄乌战争再升级,例如乌克兰在北约支持下向俄罗斯境内发动新的攻势,造成俄罗斯难以阻挡,可能会导致俄罗斯动用战术核武器;其三,遭受伊朗导弹袭击的以色列是否会在反击中炸毁伊朗的核设施?这虽然不是直接使用核武器,但其后果可能与使用核弹差不多。这些都不是无端臆测,而是实实在在可能发生的危险,关系到千千万万无辜平民。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都与今年诺奖有关。
日本一个原子弹氢弹爆炸幸存者组织,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AP)
最近又出现新情况,韩国首都首尔市长吴世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有引起国际反弹的风险,韩国也应该制造核武器,以加强对朝鲜的防卫。据报韩国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韩国人支持发展核武。看来,中国一直坚持强调的“朝鲜半岛无核化”,如今已基本没有可能,这对中国来说非常不利,因为一旦在朝鲜半岛爆发核战,或者出现核安全事故,最直接受影响的就是中国。
核武危害遗患后代,教训需牢记
核武器可以造成毁灭性打击,在冷战时期是美国和苏联相互制衡的武器,两国都意识到掌握了足够数量的核武器,才可免受对方的讹诈,并有能力向对方展开“第二次打击”。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和俄罗斯开始拆毁部分核武器,令世界遭受核弹打击的威胁大幅降低。但在朝鲜反复进行导弹试验并宣布掌握了核武技术之后,国际局势明显改变,核风险急剧上升。如今,俄乌之战又进一步推高了爆发核战的可能性。虽然有人说,俄罗斯只是在对乌克兰进行新的“核讹诈”,但莫斯科决定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不能低估,这与北约不断升级对乌克兰的军援有关,也与俄罗斯军队用常规武器打不赢现代化战争这一严酷现实有关。
北约不断向乌克兰增援,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的可能性不能低估。(AP)
无论战场上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指挥战争的领导人都必须牢记历史教训,要清醒地意识到核战争不只关系到眼前的胜败,而且会遗患后代。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战场地区的军民,还包括当地和周边广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土壤水质以及生物种类。受影响的可能是几代人,有些破坏性的改变将永远无法逆转,因为当今核弹的破坏力,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军在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要大很多倍。
日本教育严重偏颇,只讲“受难者”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核武打击的国家,日本人几十年来坚决反对核武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日本普遍存在的“受难者”情结,很大程度上与日本人几十年来接受的教育有关。今年5月在日本旅游时,我先后参观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长崎和平公园、长崎原爆资料馆及原爆中心点,在每一处都遇到当地老师带领大批中小学生参观展览,并见到老师在展馆外给学生发放午餐盒饭。由此可见,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包括了核武危害这个内容,而且是用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恰当形式进行。
在数据馆内,大量实物、模型和影视作品,重点介绍了美军投掷原子弹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当地的破坏,详细对比原爆前后街道、建筑、河流的变化。有些沙盘雕塑十分逼真,灯光效果很好,构成一种视觉震撼,可以体会到制作者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原子弹对广岛造成严重破坏,遗患几代人。(AP)
但在这些带有教育性质的资料馆中,我没有在前言或结束语中看到有关二战较为完整的介绍,例如美国动用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没有见到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相关内容。换句话说,这些资料充分阐释了核武的危害,突出了日本平民遭受的切肤之痛,但没有让参观者同时清楚地意识到,造成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当时的领导人,以及那些指挥日军偷袭珍珠港、肆意侵略亚洲邻国并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将领。
在当地参观给我的印象是,设计展品的出发点可能仅仅是为了强调日本遭受核打击,希望后人记住当时人们遭受的痛苦。虽然强调核武的危害并无不妥,提倡反核更是正确的主张,但我认为,纪念馆中的展品只突出了历史事件的一个方面,未能全面阐释前因后果,因此容易令后来出生的日本人产生“受难者”情结,甚至不排除想为祖辈复仇。从教育后代的角度来看,日本这类纪念设施存在严重的偏颇,而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影响了几代日本人。
日本原爆纪念设施展览内容偏颇,易令新一代日本人产生“受难者”情结。(AP)
正视历史取信于邻,责在领导人
中国领导人经常强调,日本需要正视历史。其实,日本领导人非常清楚这一要求指的是什么,只是由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首先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愿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怕“违背民意”,因为几十年来的教育(“洗脑”)使得很多日本人未必愿意承认,他们的祖父或曾祖父辈发动了侵略战争,而遭到核武打击则是日本不投降、日军拒绝放下武器的结果。
要改善中日关系,日方需要正视历史。只有当日本领导人拿出勇气,正视历史,才有可能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有稳固的基础,否则双方的经济交往也难以发展,即使是多年前的“政冷经热”如今都很难做到。当然,国际局势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也比以往更大,领土争议、地缘政治等因素,令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更难作出改变,对此各方都需要有足够的认知,不可存在幻想。
日本领导人需拿出勇气及正视历史,才能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有稳固基础;图为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AP)
停止战争人心所向,核战不能打
当今战争风险日益增加,受害范围会不断扩大,在如此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停止战争是人心所向。无论是在乌克兰还是在中东,都存在核危险(以色列和伊朗都有核能力),因此必须尽快通过外交谈判,以政治解决方式停止战争,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核战,而核战是绝对不能打的,因为核战没有赢家,只会留下无尽的痛苦甚至悔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