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脉搏www.etnetchina.com.cn
 理财/管理威少看世界
打印logo打印本文章电邮logo字体:
分享:
如何评价总统大选中的失败者
张少威
作者:张少威评论评论:点击率点击率:

发表时间: 2024-11-13 11:04:32

作者介绍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以极大的优势战胜了民主党对手贺锦丽,全世界的关注点开始转向特朗普将如何组阁,换句话说,谁将辅佐他在今后4年内推行其“美国优先”政策,并兑现选举期间向美国选民作出的各种承诺。落败的贺锦丽则被主流媒体移出光环,有关她的报道已不多见,能见到的多数是对大选结果的概括性总结,而且以负面新闻为主,例如分析摇摆州的选举结果:摇摆州为何一面倒摆向特朗普?是什么因素让民主党失去众多传统支持者?也有一些贺锦丽的支持者开始“反省”,在主流报刊发表文章,检讨民主党阵营的失误之处,提醒民主党政客及时纠正失误,尽快重回正轨。


   昨天(11日)是美国的“老兵节”,总统拜登按照惯例到阿灵顿国家公墓,参加传统的纪念仪式,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参加这个活动,而身为副总统的贺锦丽也到场“陪伴”,还与拜登并肩检阅美军仪仗队。这是大选结束后,贺锦丽与拜登首次一起出席公开活动,这一高调亮相,为贺锦丽带来难得的正面报道。


贺锦丽与拜登一同亮相老兵节活动,令她获取难得的正面报道。(AP)


败选未必等于政治生命终结


   政治斗争的结果向来是成王败寇,而跟红顶白则符合媒体的吸睛之道,贺锦丽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意外。但美国总统大选中的Loser(失败者),未必会因败选而政治生命终结。Loser日后东山再起的例子不多,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关键要看这个人是否有强烈的政治抱负(政治野心)和能否遇到合适的社会环境。


尼克松在1960年总统大选输给肯尼迪,惟之后在1968年胜选,并在1972年获得连任。(AP)


   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已故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1960年以副总统的身份代表共和党参加总统大选,但输给民主党对手肯尼迪(John F. Kennedy)。尼克松未因败选而气馁,没有退出江湖,而是在政坛继续深耕,长期活跃于共和党阵营,建立起更广泛的人脉关系,最终在1968年赢得总统大选,并在1972年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从政之路说明,在总统大选中失败,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只要有恒心,对国家的未来有良好的愿景,并且坚信自己有能力带领人民努力实现目标,美国选民就有可能再给这位候选人一次机会,让能把握住历史机会的人东山再起。尼克松入主白宫之后主动出访中国,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但他的某些行为被美国人鄙视和谴责。面对可能被国会弹劾的巨大压力,他成为美国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主动辞职的总统,但他追求梦想、不屈不挠的个人故事,仍可作为奋斗进取、最终成功的励志样板。


尼克松在美国总统任内主动访华,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AP)


全力以赴仍有可能功亏一篑


   相比之下,有些美国政客竞选总统落败,可能是因为客观环境不利,也可能因为自身顾虑太多,没令选民感觉到参选者有破釜沉舟的斗志。比如,2008年与奥巴马竞争总统宝座的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John MaCain)始终没有辞任国会议员,客观上为自己留了条后路,以便落选后继续担任联邦参议员,这与十多年前另一位共和党参议员的做法形成明显对比。


   1996年,我在美国采访总统大选。当时克林顿是寻求连任的民主党总统,对立面的共和党阵营有八位政客参加党内初选,最终联邦参议员多尔(Bob Dole)获得提名,与克林顿一较高下。多尔是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权力很大,但他已经是第三次参选总统,为了对外显示他义无反顾,要全力以赴投入选战,多尔在1996年6月提前辞任参议员。这一举动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这意味着如果输了,多尔就不再有任何公职,可能要回堪萨斯州老家养老了。他自己在竞选造势大会上也说,未来只能有两个选择:在白宫住或回家住。其实,这只是精心计算过得失的一个竞选手段。从表面上看,多尔已经使劲全力,孤注一掷了,但实际上,如果他最终败选,新一届国会也不可能再选他这个Loser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他在参议院内也不会很舒服,因此提前辞职不仅可以向选民显示其参选总统的决心,而且可以为他在国会几十年的精彩政治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多尔拼了老命(他当年已经73岁),冒着被赶出华盛顿政坛的风险辞任参议员,但最终还是惨败给克林顿,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非常好,民众希望保持经济上升势头,也对克林顿执政充满信心。于是多尔就在大选结束后终结了自己的政坛生涯,没再参加过任何政治选举。


多尔(右)辞任参议员竞选总统,最终还是惨败给克林顿。(AP)


理念领导民意方可青史留名


   要说参选人的斗志,可能特朗普是最佳代表。他在中枪后握拳高喊“Fight! Fight! Fight!”,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比斗志更重要的是参选人的理念,因为赢得大选需要顺应民心,以及能得到选民认同的政治理念,尤其是深入人心的政治口号。在这方面,贺锦丽远远比不上特朗普。


   特朗普在2016年首次竞选总统时,就提出一些令人记忆深刻的政治主张,如“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简称MAGA)。这两个口号很有诱惑力,一是因为爱国乃人之常情,如果总统把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国选民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二是很多美国人对现实不满,感觉今天的美国不如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美国,因此希望美国能重现他们熟悉的社会环境(制造业兴旺,劳工力量强大,工作机会充足,物价长期稳定,家庭收入增加,社会治安良好,子女健康成长)。尽管今天的世界已经与几十年前的世界大不一样,但特朗普善于给选民画大饼(作出未必能实现的许诺),透过其基本主张,让选民看到一幅美好的图画,其中他反对非法移民的强硬立场最受选民支持,这是特朗普吸引大量草根阶层选民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主张“让美国再次伟大”,令大量草根阶层选民受落。(AP)


   除了总体政策,特朗普的一些具体主张也很符合美国民情。与贺锦丽开口闭口“捍卫民主”、“保卫自由”的空洞口号不同,特朗普提出,免除对服务行业的小费征收所得税;对退休金停止征税;将非法移民递解出境,以缓解很多地区因非法移民挤占公共福利资源而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困扰。这类具体政策主张非常接地气,等于是为MAGA和“美国优先”做了脚注,让普通选民知道投票选特朗普上台意味着什么。


   有具体目标的政策导向,构成了特朗普的施政理念,并赢得了选民的广泛支持。反观民主党那边,拜登退选、贺锦丽接棒之后,没有提出任何令选民振奋的新主张,对选民反感的通胀高企、治安恶化、毒品泛滥、移民增多等诸多问题和痛点视而不见,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这是贺锦丽失败的主因。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些,历史也将对2024年的美国大选和所有参选人作出公正的评价。我手边有一本美国合众国际社资深记者Scott Farris撰写的《差点就当上总统——那些输掉选举但改变了美国的人(Almost President——The men who lost the race but changed the nation)》(下图),这本书是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出版的,所以书名中用了Men来代表所有在总统大选中失败的候选人,因为到那时为止,代表两大政党参选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是男性。


(作者提供图片)


   此书介绍了美国总统大选史上一些著名的Loser,他们虽然输掉了选举,但在竞选期间提出了有新意的政治主张。由于捕捉到社会思潮的变化,这些理念得到很多选民的认同,并且在大选过后继续影响美国社会的政治发展,甚至为后来的社会变化打下基础。这些人中包括1964年共和党保守派联邦参议员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Farris在书中说,虽然戈德华特以大比数输给了民主党对手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但他的保守主义理念在客观上“催化了政党的重组,导致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共同点迅速减少,达到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最少。他的参选还使得共和党成为基本上是白人支持的保守派政党,党内没有自由派和少数族裔成员。而民主党则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派政党,主要靠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几十年来,美国人普遍认为,戈德华特虽然竞选失败,但他提出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社会的进程,并且为持同一理念的里根(Ronald Reagan)在1980年当选总统打下了基础。


戈德华特虽以大比数输掉总统大选,但其保守主义理念催化了美国政党重组。(AP)


   由此可见,只要你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理念,能够把握社会变化的大局,提出“创新理念”,即使一时不为选民所接受,日后也有机会影响社会的变化。历史对你会很公平,因为Loser也有可能改变社会。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分享:
返回威少看世界
上传图片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且文件小于5M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立场 
登录 后发表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评论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通观点
登录 后回复评论,立即 注册 加入会员。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顺序 ↓倒序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 财金博客
  • 理财/管理
  • 健康人生

  • 时尚艺术
  • 吃喝玩乐
  • 全部
more on Column 
新  一个月内新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