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老蛮在最新的一期视频“经济复苏,已经证伪”中表示,“到了4月份,中国投资坍塌,出口下行,顺差萎缩,地产泡沫破灭,地方债大面积暴雷。老实说,这种多器官同时衰竭的盛况,我真是闻所未闻。”
陶冬 24万粉丝 · 250视频 已关注 发送 作为老百姓,我们左右不了经济,但是可以管理自己的预期 原创 · 654次观看 · 2023-06-01 12:00发布
陶冬 24万粉丝 · 250视频 已关注 发送 作为老百姓,我们左右不了经济,但是可以管理自己的预期 原创 · 654次观看 · 2023-06-01 12:00发布
路透社6月1日报道,路孚特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5月通过沪港通(Stock Connect)抛售了价值17.1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股票,远高于4月的6.59亿美元。沪港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的机制。 报道说,这一抛售标志着今年1月以来外国大举投资209.2亿美元的势头缓慢地扭转。中国去年12月7日突然取消执行了三年的严厉“清零”防疫封控,激发了一波乐观的增长预期。 但是,这种乐观希望随着国内及国际需求的萎靡不振、经济复苏不平衡而破灭。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工业公司的利润今年头四个月都是暴跌。 报道说,星期三公布的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中国的制造业活动5月份出现高于预期的收缩,尽管周四公布的非官方财新/标普全球制造业PMI显示,中国的工厂活动5月份意外地从下跌中上扬至增长。 今年4月,进口严重收缩,出厂价格下跌,房地产投资滑坡,工业利润暴跌,工业产出和零售双双未达预期。 路透社援引一个分析说,消费者和商业投资人的信心没有像市场希望的那样得到恢复。在潜在的全球衰退的背景下,经济复苏将需要时间,而作为对经济活动减少风险的回应,短期内将出现一个避险的时期。 根据美国权威投资研究机构之一的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专门投资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美国基金,在经历今年1月25亿美元的入市之后,2月到4月期间有11.5亿美元的撤资外流。 报道说,安联中国股票基金(Allianz All China Equity WT)在截至5月25日的一周里,有1.376亿美元的外流,是2018年7月以来最大的单周撤资。 路透社援引另一位分析人士的话说,需要采取包括周期性和宏观政策工具在内的决定性的政策行动来恢复市场信心。 报道表示,中国股票市场的外流正值美联储继续加息以抗击通胀压力,而投资者越来越希望到中国股市避险。 报道援引分析说,由于对不同领域监管的政策审视,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差额在增加,投资者需要更大的回报才愿意向中国市场投资更多的资金。 报道说,外国投资者看来在抛售中国股票,因为近期经济数据不令人满意,也因为更广泛市场给了投资人更多的机会。 此外,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说,外国资本从中国撤资以及人民币贬值引发外界与2015年时的情形加以比较。当时,中国面临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报道说,不过,中国堵住了曾允许其民众和公司将资金外移的许多漏洞,令引发动荡的本国资金外流这次不太可能发生。
陶冬 24万粉丝 · 250视频 已关注 发送 作为老百姓,我们左右不了经济,但是可以管理自己的预期 原创 · 654次观看 · 2023-06-01 12:00发布
为了化解国内房地产泡沫,中国监管机构从2020年底开始对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实施严格的举债限制。尽管政府采取了遏制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的政策举措,今年第一季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下降了5.8%。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的计算,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目前存在着突破中央政府设定的非正式债务限额的危险,预示著资金压力严重。从深圳到郑州,全大陆多个城市已削减了公务员福利,有的还延后发放教师工资。 这些问题恶化的背景是,有数据显示,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中国作为外商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中国的数据显示,2022年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8%,至1800亿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中国GDP之比已滑落到不足2%,不到十年前的一半。 作为应对美中冲突潜在干扰风险的办法之一,企业纷纷寻求供应链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印度和越南等一些国家对投资的争夺正在加剧。 报导引述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另一个因素。他表示:“如果你对经济前景不是超级乐观,这自然会抑制为增加产能而进行投资的意愿。” 在习的领导下,扶植生产力更强的民营部门活动的改革已经停滞;相较于经济增长而言,习更加重视安全。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包括科技、民营教育和房地产等行业的监管,这使得许多企业主不愿意增加投资。 今年1-4月份民营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远低于2019年同期5.5%的增幅。 中国领导人已提高了安抚企业家和投资者情绪的调门。中国二号人物、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今年3月表示,中国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他还告诉中国官员,要把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暂缓像2008年和2015年那样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对于他们现在是否会采取更积极的刺激措施,经济学家们的看法不一。包括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在内的一些人士预计,中国央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降息,以提振市场人气。 另一些人士表示,中国政府不愿推出强力刺激措施,是因为担忧会提升本已攀高的债务水平,而且更多的刺激措施可能也不会对刺激信贷需求发挥什么作用。
资产管理公司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的研究主管沃飞流(Phillip Wool)表示:“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仍有信心。”他称,中国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而非出口的转型将有助于维持经济稳步发展。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管理著170亿美元资产。 报导称,不过,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未来逾感担心。 鉴于作为中国以往主要增长引擎的投资和出口萎靡不振,今年的一大期望曾是中国消费者会大幅增加支出。然而,尽管经历了近三年的严格疫情防控后,人们的消费有所增加,但中国并未出现其他经济体摆脱疫情影响时的那种消费激增局面。 消费者信心低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还无法明显改变国内民众长期以来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一定程度上源于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必须存更多的钱,以备医疗费用和其它紧急情况之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约占年度GDP的3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8%。 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的中国问题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对中国来说,消费拉动型增长一直是一个有些高远的目标。她认为,鉴于中国消费者在走出新冠疫情后的谨慎程度,现在这个目标可能更难实现。 虽然中国政府今年试图放宽借贷条件,但从贷款数据来看,家庭更愿意偿还债务,而不是增加贷款。今年3月,Zi Lu用嫁妆还清了她两年前在上海买的一套住宅余下人民币120万元(约合17万美元)房贷。她就职于一家电子商务零售商,她说今年的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Lu说,她感到焦虑,希望减轻债务负担。她说,害怕自己突然被炒鱿鱼。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巨额债务压顶的局面。 2012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的债务总额增加了37兆美元,同期美国债务增加了近25兆美元。据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中国研究部门主管Nicholas Borst的计算,截至2022年6月,中国债务规模达到约52兆美元,比所有其他新兴市场未偿债务的总和还多。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中国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达到295%,而美国为257%。
中国复苏趋势减缓,《华尔街日报》: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现在要好,当时政府取消了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人们纷纷外出就餐,畅快旅游买买买。但《华尔街日报》观察,随着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抬头。眼下,大陆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报导称,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楼市繁荣和政府过度投资已成过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额债务所累。一些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家庭正储备现金。 中,共领导人对民营企业的整治行动阻碍了冒险行为,与此同时,中西方关系的恶化正在扼杀外国投资,中国针对国际尽职调查和咨询公司的一场新行动就是这种关系恶化的铁证。 报导引述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不断恶化的结构性问题正阻碍中国续写增长奇迹的机会。而先前正是这种奇迹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上与美国分庭抗礼。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能很快会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见的6%-8%的增长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今年及以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可能会低于许多商业领袖的预期,这将使中国对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也会令中国大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降低。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国当前令人失望的复苏表现确实意味着一些结构性阻力已在发挥作用。 得益于防疫限制措施的取消,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4.5%。不过,从更为近期的一些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减缓。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仅增长0.5%。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投资等一系列数据的表现都远远弱于经济学家预期。 4月份中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超过20%。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发布的第一季财报乏善可陈。由中国公司主导的香港恒生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跌5.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问题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也不会使政府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去年经济的疲软程度,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麦当劳和星巴克已表示将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门店,同时Ralph Lauren等零售商正在中国开新店。此外,凭借国内电动汽车生产热潮,中国在第一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制造业实力意味着,中国仍会找到办法在一些主要行业取得成功。
资产管理公司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的研究主管沃飞流(Phillip Wool)表示:“我们对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仍有信心。”他称,中国向更多依赖国内消费而非出口的转型将有助于维持经济稳步发展。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管理著170亿美元资产。 报导称,不过,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未来逾感担心。 鉴于作为中国以往主要增长引擎的投资和出口萎靡不振,今年的一大期望曾是中国消费者会大幅增加支出。然而,尽管经历了近三年的严格疫情防控后,人们的消费有所增加,但中国并未出现其他经济体摆脱疫情影响时的那种消费激增局面。 消费者信心低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还无法明显改变国内民众长期以来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一定程度上源于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必须存更多的钱,以备医疗费用和其它紧急情况之需。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约占年度GDP的38%,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8%。 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的中国问题首席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对中国来说,消费拉动型增长一直是一个有些高远的目标。她认为,鉴于中国消费者在走出新冠疫情后的谨慎程度,现在这个目标可能更难实现。 虽然中国政府今年试图放宽借贷条件,但从贷款数据来看,家庭更愿意偿还债务,而不是增加贷款。今年3月,Zi Lu用嫁妆还清了她两年前在上海买的一套住宅余下人民币120万元(约合17万美元)房贷。她就职于一家电子商务零售商,她说今年的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Lu说,她感到焦虑,希望减轻债务负担。她说,害怕自己突然被炒鱿鱼。 此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巨额债务压顶的局面。 2012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的债务总额增加了37兆美元,同期美国债务增加了近25兆美元。据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中国研究部门主管Nicholas Borst的计算,截至2022年6月,中国债务规模达到约52兆美元,比所有其他新兴市场未偿债务的总和还多。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中国债务总额与GDP之比达到295%,而美国为257%。
中国复苏趋势减缓,《华尔街日报》: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现在要好,当时政府取消了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人们纷纷外出就餐,畅快旅游买买买。但《华尔街日报》观察,随着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抬头。眼下,大陆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报导称,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楼市繁荣和政府过度投资已成过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额债务所累。一些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家庭正储备现金。 中,共领导人对民营企业的整治行动阻碍了冒险行为,与此同时,中西方关系的恶化正在扼杀外国投资,中国针对国际尽职调查和咨询公司的一场新行动就是这种关系恶化的铁证。 报导引述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不断恶化的结构性问题正阻碍中国续写增长奇迹的机会。而先前正是这种奇迹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上与美国分庭抗礼。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能很快会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见的6%-8%的增长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今年及以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可能会低于许多商业领袖的预期,这将使中国对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也会令中国大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降低。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国当前令人失望的复苏表现确实意味着一些结构性阻力已在发挥作用。 得益于防疫限制措施的取消,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4.5%。不过,从更为近期的一些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减缓。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仅增长0.5%。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投资等一系列数据的表现都远远弱于经济学家预期。 4月份中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超过20%。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发布的第一季财报乏善可陈。由中国公司主导的香港恒生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跌5.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问题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也不会使政府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去年经济的疲软程度,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麦当劳和星巴克已表示将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门店,同时Ralph Lauren等零售商正在中国开新店。此外,凭借国内电动汽车生产热潮,中国在第一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制造业实力意味着,中国仍会找到办法在一些主要行业取得成功。
中国复苏趋势减缓,《华尔街日报》:揭示更深层经济困局 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比现在要好,当时政府取消了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费热潮,人们纷纷外出就餐,畅快旅游买买买。但《华尔街日报》观察,随着重新开放带来的短暂兴奋状态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潜在问题正重新抬头。眼下,大陆国内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报导称,十多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楼市繁荣和政府过度投资已成过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额债务所累。一些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家庭正储备现金。 中,共领导人对民营企业的整治行动阻碍了冒险行为,与此同时,中西方关系的恶化正在扼杀外国投资,中国针对国际尽职调查和咨询公司的一场新行动就是这种关系恶化的铁证。 报导引述经济学家表示,这些不断恶化的结构性问题正阻碍中国续写增长奇迹的机会。而先前正是这种奇迹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上与美国分庭抗礼。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能很快会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见的6%-8%的增长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今年及以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可能会低于许多商业领袖的预期,这将使中国对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也会令中国大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降低。 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国当前令人失望的复苏表现确实意味着一些结构性阻力已在发挥作用。 得益于防疫限制措施的取消,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了4.5%。不过,从更为近期的一些迹象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在减缓。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仅增长0.5%。工业增加值、出口和投资等一系列数据的表现都远远弱于经济学家预期。 4月份中国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超过20%。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发布的第一季财报乏善可陈。由中国公司主导的香港恒生指数今年迄今累计下跌5.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 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的问题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也不会使政府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无法实现;鉴于去年经济的疲软程度,人们普遍认为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麦当劳和星巴克已表示将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门店,同时Ralph Lauren等零售商正在中国开新店。此外,凭借国内电动汽车生产热潮,中国在第一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制造业实力意味着,中国仍会找到办法在一些主要行业取得成功。
大批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经济发出骇人的警告。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在接下来的10至2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无法摆脱2~3%的停滞状态。”而全球投资公司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公司总裁鲁奇尔·夏尔马在《金融时报》(FT)刊文称:“中国经济正从根基开始腐烂。” 在观察新冠防疫措施解除后4个月的情况后,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难以重回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例如,4月份青年(16~24岁)失业率自2018年有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超过20%。 ◇重新开放四个月交出“惨淡成绩单” 中国一季度(1~3月)经济增速为4.5%,被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4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重新开放的效果似乎即将正式显现。 但将各项数据拆分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去年4月,上海正式封城时,经济指标跌入谷底。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上述基底效果,正常来讲4月的增幅应该达到极高的水平。 市场预期的消费增幅为20.2%,但实际增幅仅为18.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也远低于市场预期(9.7%)。 其中还隐藏了一项数据,那就是4月份中国进口减少了7.9%。消费如果向好,工厂运转顺利,进口应该增加才对,事实却是出现了负增长。这可以认为是人民币汇率超过心理防线“1美元=7元人民币”,投资者对中国上述经济现状做出冷静判断的结果。 ◇“经济增速或稳定在2~3%” 而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中国经济专家们的视角更加冷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是担任德国化学企业巴斯夫中国首席代表的中国通。他自供职于瑞士ABB的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落脚并生活至今,一直担任西方企业对华投资的咨询顾问。 5月23日离任前,他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不得不阔别年增长4~5%的时期,稳定在2~3%”,“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可能走上与日本相似的道路。”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远低于日本的情况下,重蹈类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覆辙。 他表示:“我虽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顶,但若想恢复增长动力,需要经历痛苦的改革”,“而且也没有理由像过去一样,由政府出面通过财政或金融扭转增速下降的势头。”
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反弹缓慢,人们抱持的最后一丝重大希望正在消退。当前,中国大批小投资者在经济复苏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转而看跌股市,加倍投资更安全的资产。 证券商和基金经理们曾预计,由于经济步伐的加快,以及房地产仍存在足够不确定性的原因,股市将成为市场上唯一的游戏,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超额储蓄将在今年涌入股市。 然而,正如境外现金未能在中国股市出现一样,紧张的家庭们也纷纷背离股市,涌向债券和存款,使得股市漂泊不定。 在去年10月至今年1月上涨20%后,中国蓝筹股——沪深300指数正在回吐涨幅,年初至今下跌了1%。恒生指数处于2023年的低点,主权债券收益率下跌。今年最容易的交易失去势头,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我挺失望的,”上海30多岁的程序员埃里克·余(音译:Eric Yu)说。他在上海投资了大约三年。 “在我挽回所有的损失之前,我不会再把钱投入股票了,”他说。相反,他被科技行业裁员和青年失业的阴影吓坏了,而一直在将每月收入的一半投入财富和储蓄产品。 “此时安全更重要......我不想赔本。” 路透社(Reuters)对十几个小投资者的采访表明,这种情绪相当普遍。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中国的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在60%左右,相比之下,根据摩根大通(JPMorgan)的估计,小投资者在美国交易占比不到25%。所以在中国,小投资者也是一股巨大的市场力量,他们对股市的兴趣缺乏体现在了市场数据中。 中国的证券保证金交易余额——衡量风险偏好的指标——徘徊在一个月来的低点上下。A股市场成交量处于3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SDC)的数据显示,经纪账户创建虽然波动不定,但在2月和3月势头良好后,4月份同样有所下降。代表投资者兴趣的共同基金发行也在不断减少。 广泛的上证综指(SSEC)的交易额与2022年初的交易持平。
哈哈,如果真听信了上面这些话,你恰恰就成了群主镰刀下的菜
金融市场不是让散户来赚钱的: 股票是让企业来融资套现的; 期货是大宗商品套保的工具。 金融工具被设计出来的那天, 散户就是被收割的对象, 这是市场存在的刚性需求。 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 冲进市场就幻想是盈利方? 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 请在账户还有余额时, 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 和(群主)主力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 成为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