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2-10 12:46:51
临床心理学硕士及博士、香港心理学会院士。事业的第一个十年在香港惩教署及加拿大的联邦监狱任职临床心理学家。第二个十年在青山医院门诊部工作及推动小区心理健康教育。第三个十年在大学里主理辅导和心理培育之责。
曾任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主席。现为亚洲创伤心理研究学会副会长。
九十年代和千禧千代初曾经活跃于跨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出版著作及专业兴趣包括抑郁症、心理困扰、爱情心理、灾难创伤心理、多元化融合社会等。
政府说疫情严峻,希望大家留在家中,提醒大家在外要小心。
有人说:“我近来真的很紧张。不但戴两重口罩,打了三针,不断洗手,家居清洁,而且每次听见有人咳嗽清喉咙都弹跳起来,在电梯和车厢里也非常害怕挤拥情况。每次听到邻居开门的声音,我便立刻关上门等一会才肯外出。数天以来,我都没有见过朋友,没有外出,真的闷慌了。但是,我仍然非常担心,对抽气扇、U形喉管、开窗、倒垃圾等,都感到不安。我是否过度敏感?是否有问题?”
抗疫专家说:“这都是应有的行为,在现时疫情下是要加倍谨慎的。你可算是一个很乖巧听话的市民啊!”
(网上图片)
那人继续说:“但是,我开始觉得自己有时会紧张,心跳加速,那些忧虑好像萦绕心头呀!虽然过一会就平静下来,但是只要很微小的刺激,也可能又再担心一会。”
关注心理健康的专家说:“谨慎和紧张是有分别的。在这时期,过分谨慎都是无可厚非的,首先可以参考以下的自救方法:
保持人际沟通,就算不见面,也要用电话、讯息、视像会面等保持联络,要有‘人气’,才不会孤单寂寞,胡思乱想。
把忧虑说出来,朋友和医疗人员可以开解你和提供信息。
想想你可以做些什么去关心和协助他人,很多时候,微小的助人,也可以自助的。
尽量减少大量信息,主要依赖那些适当有信誉的数据库,很多时候朋友间互相传阅的简讯都有断章取义的风险。
好好照顾自己身体健康,那些老生常谈的建议,仍是重要的:适量休息、多做运动、健康饮食、放松心情等。
我们永远都加这一句:如果你觉得你的担忧焦虑是过量,影响你的心情和日常生活,便应及早求助,可以改善你的情况。”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