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4-01 09:58:58
临床心理学硕士及博士、香港心理学会院士。事业的第一个十年在香港惩教署及加拿大的联邦监狱任职临床心理学家。第二个十年在青山医院门诊部工作及推动小区心理健康教育。第三个十年在大学里主理辅导和心理培育之责。
曾任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主席。现为亚洲创伤心理研究学会副会长。
九十年代和千禧千代初曾经活跃于跨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出版著作及专业兴趣包括抑郁症、心理困扰、爱情心理、灾难创伤心理、多元化融合社会等。
近期新闻报道多宗怪异行为事件,有些是下了“有精神病纪录”这脚注,有些也疑似病发。有人问:“为何那么集中在这几个月?”
生活的压力增加之时,会是最高机会复发的。失业、经济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等,都可以令一个病情稳定的人旧病复发。这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个因素是与求诊有关的。在往常的日子,患者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在疫症蔓延的日子,很多人都避免去医院诊所,只会按时回去取药。于是出现了拖延到药物所余无几甚至缺药的时候才回去。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剧照
能够与医生会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处理患者对药物的抗拒。有些家人都只懂不断提醒患者服药,所以变得很烦厌。有些家人总是觉得药物有副作用,可能对身体有害,所以会放任患者不按指示服药。与精神科团队会面时,患者提出各种忧虑疑惑,可以清楚明白在不同阶段的药物反应、副作用和效用,在这过程也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互信和沟通。
有些人士经常揶揄长期患者复诊之时,医生只是问了三数个问题便叫下一位。但事实上,对于那些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来说,这些对答观察已可以知道患者的病情是否稳定。
其实定期复诊对于患者有其独特的意义:下次复诊日期是一个目标,是一个自我监察。患者知道要在下次复诊时向医生交代进度,若不好好服药,病情恶化,便可能要入院治疗。于是在某程度上,这可以让患者乖乖地合作,让家人有一种管束他们的支持力量。
而且,两次复诊日期的差距亦是一个重要的进度指标,频密的复诊代表医生需要紧密观察,愈来愈长的差距就代表良好的进展。
所以希望患者和家属不要小觑复诊的重要性,不是单靠配药,而是要珍惜面谈或在线复诊啊!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