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1-05-24 16:12:07
半百人生尚未敢说一句“我懂”,一路走来段段变奏,步步为营,累了总得慢下来,摆正心态,看宽点看淡点。随心而行,说时容易做时难,回头,重拾初衷,安然自在。
FB: Lolo Harvest( https://www.facebook.com/loloharvest/?fref=ts)
email: loloharvest@gmail.com
前文简述大限之前各项我认为该预早筹办的事,刻意把“最后一程”留白,另开新篇作分享,只因我视此程为人生重中之重的大事。
我心里所谓的“最后一程”,包括“在家离世”、“丧礼”及“回归自然”三部曲。
这些年,翻来覆去,最微细的,通通想过、记下过;随着年代转变,社会上不同机构可提供的善终服务,日益多元,所以每次翻看自己的笔记,总是修订再修订。
就以“在家离世”一项为例,从前太多误解,以为此举不合法,死在家里,要麻烦家人报警,遗体又要送往公共殓房解剖之类。
其实根据香港现行法例,只要病友于离世前14天内曾约见注册医生,而该注册医生于病友离世后24小时内,上门核实病友不属于“非自然死亡”一类,并实时签发死因证明书,家人便可前往死亡登记处办理死亡登记,继而安排殡仪服务于48小时内移送遗体至合法存放地方如殡仪馆便可。
闲人可能会担心,本地没有愿意上门诊症的注册医生,这又是另一误解!
于网上随意搜寻,即可找到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专业团队如“老友宅医”,为选择返家休养的末期病友,安排减轻疼痛的纾缓治疗及安宁服务,令病友可在熟悉的环境及亲人陪伴下,安心渡过珍贵的每一刻。
当然,要成功取得在家疗养,必须符合一大堆条件,亦是另一难题,有机会再写。
至于“丧礼”,对我来说最是简单,因为在我的计划中,绝对不需要举办任何告别式。
在生的时候,忙极,只要是自己重视的人,要见的,总会偷取时间一聚,要说的,万语千言滔滔不绝,临走一刻,不会再有遗憾,所以,毋须再见;其他不相干的,只是相互间人生路上的过客,萍水相逢,互不拖欠,大限之日,更不必见。
既说一切免了,何以我又把“丧礼”列入“最后一程”的三部曲之中呢?
华人社会依旧以传统思想主导,化烦为简乃个人意愿,相知半辈子,内子一定懂,父母亲属却未必体谅。在世之时,必须跟他们说得一清二楚,免得他朝有所误会,以为内子薄情薄幸,让我黄泉路上孤苦伶仃。
最后一部曲我希望以火葬形式“回归自然”。
坦白讲,土葬确实劳民伤财,所谓慎终追远孝悌忠信,倚仗的,难道就是那一片墓地?真心尽孝道敬先人,不会只在每年的春秋二祭吧?
思念在心田,不在形相,算是灰飞烟灭,爱常在。当然,咸鱼白菜,各有所爱,说直接点,既是“最后安排”,绝对应该一意孤行以己先行,令自己欢喜,即成为当下给自己的首要及最后任务。
香港殡葬服务种类繁多,除了政府公共服务“坟场及火葬场”网页内提供的清晰指引外,坊间亦有不同的服务供货商,如以非牟利机构或社企形式运作的“毋忘爱”、“晴善舍”及“恩福殡仪”等或近年由年轻一代入行主理的“卖棺材的男孩”及“肥仔殡仪手记”等。
抱歉此刻我无法以过来人身份,跟众闲人分享上述各式服务的水平,某天,当一切随风,也许,我可借机折返相告,就看你是否愿意!
岁月催人老,虚名误人深,空在人间走一回,倒不如讨个便宜:来也欢喜,去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