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3-28 19:08:23
半百人生尚未敢说一句“我懂”,一路走来段段变奏,步步为营,累了总得慢下来,摆正心态,看宽点看淡点。随心而行,说时容易做时难,回头,重拾初衷,安然自在。
FB: Lolo Harvest( https://www.facebook.com/loloharvest/?fref=ts)
email: loloharvest@gmail.com
消费品但凡以“限量”推广的,大家总想得到,所以贴上“别注版、特别版”的钱币、邮票、模型、球鞋甚至腕表、手袋等产品,特别受吹捧。
各人有各人的执着,我比较着意“季节限定”,关心“有啖好食”,由是踫上“时令当造”的食物,就会食指大动,趋之若鹜。
“不时不食”乃传统养生智慧,如夏日吃瓜果、冬日吃蔬菜。往昔农业社会,踏入不同季节,自有该季度盛产的农作物于市场出售,但见同一时段内,市场大量供应同一作物,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该作物就是“时令当造”。
随着气候变化,科技跃进,刻下的耕种知识和技巧已不一样,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当冬天也有青瓜、苦瓜此等夏日良品可吃的时候,“当造作物”的概念,日益模糊。
闲人可能会问:为何一定要吃“时令当造”?
“时令当造”跟天然栽种可说是一脉相承,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客观环境适合,作物毋须改变基因或添加过量药物化肥,即可自然茂盛生长,结花结果。硬要一年四季,百物并存,想吃即可以买来吃的话,作物培植,就得加点化学元素,健康代价还是有的。
长长气气又重提,庆幸近年迁居新界,旧区发展始终较市区为慢,不少农地仍有耕作,如前文介绍的城市绿洲,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此类农地一般面积不大,人手所限,产物种类不多,却多以栽种“时令当造”作物为主,以省下药物化肥的花费。
直接跟农夫买,享受“当地生产、当地消费”,从耕种、收割、销售,快速一条龙,时令鲜品实时到手。那天,就看到春日时令香椿菜!香椿菜就是香椿树于春天发出的嫩芽,多呈枫叶般的殷红色泽,带特殊香气,当造的香椿菜入口鲜嫩;但供应期短暂,季节限定,稍纵即逝,嫩芽老了就不能吃,名副其实一期一会。
香椿菜,性凉,味苦平,归肺、胃、大肠经。具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杀菌消炎、明目润肤等功效。又因香椿内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此等元素的含量虽未致令人体实时中毒,但一般都建议烹煮前稍作处理:
1. 把香椿菜顶部2 — 3毫米较硬的部份切除。
2. 以清水冲洗后,备一大盘,另注入清水及适量食盐,放入香椿菜浸泡5 —10分钟。
3. 再次快速冲洗。
4. 小锅煮沸大热滚水,熄火,放入香椿菜,不用加盖,闲置2分钟。
5. 盛起后,再次快速冲洗,即可用作烹调。
小小的一扎香椿菜售价$12,首天我买了两扎,用来炒蛋,次日再买四扎,以橄榄油清炒,第三天再去,农夫告之已售罄。
不甘心,于街市来回走动,找到一甚少光顾的档口,放着几扎,$20四两,价钱牌却写着“春椿”,明显是手快文笔之误。目测一会,我还是掉头走了,皆因此香椿菜外型较长,有点不像本地品种,嫩芽多已转绿,似乎不太嫩了。
这个春季,吃过两次就是了,无谓贪!
犹记2018年曾到大屿山访问二澳农作社社长Alan Wong(黄永根),介绍二澳复耕之余,亦有推介他们以鲜品制作而成的渍物酱料,当年就吃过师傅亲自下厨制作的香椿酱。
多年过去,二澳出售的酱料更见多元,但香椿酱这类时令酱料,供应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忽尔想起旧日自煮美食“香椿酱拌面”,简单方便,入口阵阵幽香,垂涎三尺。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