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2-08-12 12:20:22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近日两大科技龙头,即腾讯(00700)和阿里巴巴(09988)(下称阿里),都遭遇同一命运,那就是遭大股东减持,但两者的做法有点不同,但结果是“殊途同归”的,我感到很有趣,所以想跟大家品评一下。
首先,无独有偶的是,两大科技龙头的大股东都不是各自的创办人,而是外资基金,准确来说是创投基金,因为两者早年都要靠这些创投基金注资才得以壮大起来。换句话说,两者手上持有的腾讯和阿里,成本价都十分低。几乎可以说,他们用任何价位沽售,都会赚大钱。
腾讯的大股东是南非传媒集团Naspers,而阿里的大股东则是日本的软银集团。Naspers持有约27﹒69亿股腾讯,占腾讯已发行股本两成八左右,但这是去年底的资料,现在应该少于这个数了。
事缘6月27日时,腾讯获告知,主要股东Prosus公司(由南非的Naspers持有主要股权),因为要就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筹集资金,决定在市场减持腾讯股票套现,预计每日的减持额是平常腾讯每日交投量的3%-5%。
简单来说,即是腾讯的大股东等钱用,所以想减持腾讯套现,但他们没有公布会沽售多少,又或者,这个每日沽售正常交投量3-5%的情况要维持多久。
另一边厢,阿里的大股东软银集团也是等钱用,所以想沽售手上的阿里。不过,他们不像Naspers一样,简单利落地在市场分批,不直接沽售,而是选择以迂回方式,采用远期合约方式,跟几家投资银行,包括高盛、瑞穗和瑞银等,以一个折让价订立远期合约(Forward Contracts),两年后才交收。但就保留可以用现金、实物,或两者混合的方式结算。而且,他们要交易对手预付了合约的金额(Prepaid Forward Contracts)。
即是说,软银是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万一两年后阿里股价低于协议价,它可以直接交付股票(即是已锁定利润);但如果阿里股价反弹,高于协议价,它可以选择用现金交付差价,继续持有阿里的股票。
软银转向 即沽阿里 实物交收
不过,消息传出几日后,这个安排已经出现变化。本周三,软银和阿里都发出公告,表示软银已决定提前用实物结算方式,交割有关的预付远期合约,涉及约2﹒42亿股阿里的ADR(每份ADR等于8股阿里的普通股),预计8月中旬开始实物结算,并于9月底完成。
软银预计,交易完成后,将在9月底止的财务报表中,以4﹒6万亿日圆的收益入账,包括结算预付远期合约录得1﹒5万亿日圆(约882亿港元)、阿里股份的重估收益2﹒4万亿日圆(约1411亿港元),以及预付远期合约的衍生收益7000亿日圆(约411亿港元)。
而当交易完成后,软银的持股比例将由6月底时披露的23﹒7%,大幅下降至14﹒6%。软银也不忘补充,接了货的投资银行,会否马上在市场沽售。根据软银的说法,这些投资银行都已经做了对冲,不会实时或额外地在市场沽售阿里的股份。这一点从消息曝光后,阿里股价不跌反升而得到确认。
我相信,大家最有兴趣的,当然是这几家投行到底以什么价钱去接阿里这批货呢?因为明显地,所有条款都几乎是利好软银的。据软银的公布,撇除重估收益,这几家投行可能是以大约66元去接这批货(19﹒36亿股),比阿里周三的收市价87﹒95元有大约两成半的折让呢!
虽然说这几家投行未必会实时在市场沽售这批股份,但如果它的成本是这么低,未来对阿里的股价,都是一种阴影呢!
回说软银突然转向,想实时完成交收,表现上好像不太看好阿里的前景,但我认为,这是软银基于自己的财政考虑,以及对投资市场的担忧,多于对阿里前景的忧虑。
根据软银自己的说法,他们是考虑到目前股市环境充满挑战,并且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虽然公司可以选择以现金、实物或混合模式结算预付远期合约,但通过提早结算这些预付远期合约,能够消除对未来现金流出的担忧(如果两年后阿里股价升了,他们不想交付股票,便要用现金缴付差额,可能影响软银的现金流),并进一步降低与预付远期合约相关的成本。
经过一轮转折之后,软银最终也是选择尽早沽售阿里的做法。我自己形容,这是一了百了的做法。而这批货就落入几家投资银行手上,虽说短时间内未必对阿里的股价构成压力,但始终有阴影。
腾讯股价短期窄幅上落
而腾讯大股东的做法,也是一了百了的,但这些货是散落于市场,又或者,由腾讯透过公司回购方式吸纳回去,对腾讯股价的影响是有的,但相对轻微。我估计,会有好一段时间,腾讯股价是在现水平窄幅上落。
正如我在上日的品评中说,无论Naspers还是软银,他们减持腾讯和阿里,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用港人一句俗语就是:“出来混是要还的!”而现在就是要“还”的时候了,跟两者的基本因素没有太大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大科技龙头的经营都处于瓶颈位,股价都不是最好的时候,但大股东仍然选择在这个时候沽货套现,就证明是他们自己等钱用,而不是这两家公司出了问题。
因此,结论是,我仍然会耐心持有我的腾讯,而阿里就等内地经济回稳后才考虑收集。当然,比重上,腾讯仍然是主力。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