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3-02-24 08:55:09
作者为资深投资者。
财政预算案建议,向中医药发展基金(详见“中医药基金促发展”)再注资5亿元,以开展更多项目,提升行业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发展。政府以拨款,进一步实际推动中医药发展,值得一赞。因中医和中药,不单可透过基层医疗发挥“节流”的作用,若长远发展成另一经济产业,更可为中国香港“开源”。
政府拟自本年度起,支持中医药发展基金就策略性主题,委托大型培训、研究及推广;加强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参与角色;进一步促进与大湾区城市及海外的交流;深化科技应用及新一代对中医药的认识等。同时,为首间预期于2025年投入服务的中医医院(详见“中医院设住院及门诊”)做好准备。
与类似架构相比,例如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预留5亿)或科技企业投资基金(增资4亿)。政府今次“加码”中医药发展基金,显示了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拨款如能恒常化就更理想。
开支原来为节流
明明是政府开支,为什么要看作是“节流”?以今个财政年度看,在8大项目中,“医疗卫生”的开支高达1,248亿,仅次于社福支出。随着本港人口老化及医疗通胀,“医疗卫生”开支只会有增无减。
市民健康未来的挑战正从“生存”,转移至“如何活得更好”,而医学界的挑战也将不再是医治,而是预防疾病。中医“治未病”的概念,正好为政府减轻公共医疗的财政负担。以中医药概念防病、保健、养生,还在于教育,其中又以学校教育的影响会比公众教育为深远。14岁的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中医药,早点在黄金岁月保健康,总比已患长期病、处“亚健康”状态的40岁中年人保健更好吧?
不过,笔者这个“从14岁青少年开始”的想法恐已嫌迟。去年浙江省已成为试点,要将中医纳入小学5年级课程,并逐渐会向全国推广。可见中医药文化将正式走进内地的校园,乃至课堂。但它不是必修科,也不会进行考试,只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中医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考试的情况下,认识中医将较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一些草药、植物,了解大自然,并借着中医的概念,保健、养生。
中医商机 其实很多
有人或会质疑,年轻人认识山草药,除了乱“噏”之外,还可以有什么前途?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青蒿素抗疟疾的贡献,夺诺贝尔医学奖。而她正是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才成功萃取青蒿素。
(istock)
政府发展中医药产业,长远来说,还可为本港公共财政开源。近年亚洲有医疗旅游,中国香港找个小岛,例如滘西洲岛上高地已有高尔夫球场,就在下方沿海边建度假村(或桥咀岛也可),搞中医旅游又有没有商机?此外,上届政府曾提及加快成立永久的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使中国香港发展成为中药检测和品质控制科研的国际中心,这在资本市场又有没有吸引力?前提是本地中医药业界的专业性还须进一步提高。
执笔时喝着杯菊普。翻查资料,小小一朵菊花竟大有学问:菊花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均属栽培,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河南、四川、河北、山东等地。药材按产地、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和怀菊、川菊。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临床用名有菊花、菊花炭。
不过,非经栽培的野菊,就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野菊须生捣疗疮,以及“养眼血,收眼泪翳膜,明眼目”。菊花颜色不同,功效又有别:白菊花平肝明目,保护眼睛,纾缓眼部疲劳;黄菊花疏散风热、清热效果较强,适用于风热型感冒或是肝火大患者。
笔者重申,我不是有牌医师,并非有任何中医药建议。秃笔抄书,只是想从菊花指出,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其精微妙处不少还须经科学实证,确定其临床疗效,以供医生实际诊治之用。为市民提供以“循证医学”为本的中医基层医疗服务,或中西医协作治疗,都是十分值得继续探索的方向。
中医药基金促发展
由5亿元启动的中医药发展基金于2019年成立,至今已推出十多项资助计划,惠及中医药界不同从业员及机构。资助范畴涵盖人才培训、设备及质量提升、中成药注册、中医药推广及研究等。促进本地中医药发展,提高业界整体水准。基金由中医药处统筹,生产力局为基金的执行机构。
在新冠疫情期间,基金支援社区中医师,为离院和康复人士提供遥距及复康诊疗。
中医院设住院及门诊
中医医院及中医检测中心预期会于2025年落成,并于同年第二季分阶段投入服务。中医院位于将军澳百胜角,设有400张病床,提供住院及门诊服务。
投资涉风险,每位投资者承受风险程度不一,务必要独立思考。笔者会因应市况而买卖。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