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少年时,曾研习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学无所成,侥幸毕业。成年后,误打误撞进入传媒圈子,先后在印刷、电子、网络媒体打滚,略有小成。中年后,修毕信息科技硕士,眼界渐扩,决意投身初创企业,窥探不同科技领域。近年,积极钻研数据分析与数码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开发项目;有时还会抽空执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学,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终身学习。
生成式AI被视新一波的工业革命,各行各业均加快导入AI,唯独医疗行业的引进速度始终很缓慢,但随着苹果(Apple)计划进军AI健康管理领域,或许可以打破此闷局。有消息指,Apple将于2026年推出强化升级版健康App《Health+》,结合Apple Watch与AI技术,能够侦测预示健康问题的微妙变化,并主动提出健康建议。这种预防性健康管理方式有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减轻医疗系统负担,为全球医疗保健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
打造24小时运作AI医生服务
Apple执行长提姆·库克(Tim Cook)曾多次表示,苹果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将会是在医疗保健领域——将既有健康追踪App《Health》升级为AI化的《Health+》,可能是实现这个愿景的重要一步。根据《彭博》(Bloomberg)报道,《Health+》绝非单一功能App,而是一个庞大的AI健康管理平台,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套24小时运作的AI医生服务。
苹果计划将现有健康追踪App《Health》升级强化为《Health+》,变身成强大的AI健康管理平台。(图片来源:Apple官网)
这项内部代号为“Project Mulberry”的AI医生研发计划,由苹果健康团队负责人苏姆布尔·德赛医生(Sumbul Desai)领导,营运长杰夫·威廉斯(Jeff Williams)也有高度参与。研发成员除AI工程师外,还有心脏病专家、物理治疗师、心理健康专家、营养师、以及睡眠专家等医学专家,协助训练AI模型的医疗数据库。
Project Mulberry的核心概念是,透过Apple Watch、iPhone、AirPods、甚或第三方厂商装置,收集用户心跳率、活动量、睡眠质量与其他生理数据,再交由AI代理进行分析,然后主动向用户提出风险评估与量身定制的健康建议。
苹果AI医生具疾病预测能力
例如当AI侦测到用户心率变化异常、压力指数升高时,就会提出降低咖啡因摄取或增加运动量的具体建议,并提供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教学影片,让用户能在小毛病发展成严重疾病前进行治疗。由此看来,苹果AI医生具备疾病预测能力,使健康管理从“被动看病”变成“主动防疾”,让预防医学能够落实于日常生活中,有助减轻公共医疗系统的负担。
为摄制所需的医疗知识教学影片,Apple已在美国加州奥克兰附近建立一个制作中心,邀请专科医生讲解营养饮食、心理健康、睡眠质素、以及物理治疗等主题,并正在寻找一位具知名度、可信赖度的医生担任《Health+》的代言人,以提升用户的信任感。
假如用户对AI健康建议或教学影片内容有任何疑问,可以像操作ChatGPT般,用日常语言在对话框输入提问,以获取AI代理的实时回复,让健康管理成为可以透过对话完成的简单任务,而非艰深难明的医疗流程。
《Health+》可以透过Apple Watch收集用户的生理数据,结合专科医生录制的教学影片,提供更个人化的医疗建议。(图片来源:Apple官网)
AI分析情绪、饮食、睡眠习惯
除AI医疗建议与影片外,苹果更会在《Health+》中加入饮食追踪功能。它能够记录用户每日饮食内容,追踪热量摄取与健康指标变化,然后AI会根据个人饮食习惯与健康数据,提供量身定制的营养建议。这样可以帮助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饮食。
再者,《Health+》不但可以利用AI分析用户的睡眠习惯,提供改善睡眠质素的建议,还可让用户记录每日情绪,再透过AI进行长期比较分析。
有产业分析师预测,《Health+》最快将于2026年春季伴随《iOS 19.4》一起登场。Apple即将在2025年6月10日举行新一届WWDC开发者大会,到时有可能会率先预告《Health+》有什么新功能,让用户提前了解这项可望改变全球医疗生态的AI医生服务。
未来的智慧医疗模式应是AI与人类医生协作,为病患提供更聪明、但却不失人性温度的医疗服务。(图片来源:Apple官网)
AI医生与人类医师协作会诊
不过,人们患病时的感受,表达出来可能会是非常主观和抽象,让AI难以明白。譬如说,一位病人告诉AI:“我总觉得身体好像有点怪怪的,有时会头昏眼花,有时又会透不过气来。”如此含糊的描述,AI或许无法找到明确的医疗数据来作出准确诊断。
事实上,消费者对AI医生服务一直存疑。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年发表的调查报告,60%美国受访者对AI医生诊症表示负面;33%更认为AI医生不太可行,可能会引致严重后果。AI全靠算法与大型语言模型内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人类的病患感受。因此,不能完全依赖AI进行问诊,人类医生仍需参与其中,跟病人沟通和互动,藉此建立信任。
由是之故,AI医生不应取代人类医生,而是应跟人类医生一起“会诊”:AI提供实时病况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医疗建议,人类医师则负责判断AI生成的建议是否可靠,然后从中挑选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再向病患详细解释,并给予安慰和支持。这样方可实现既有AI高智能、又有人性温度的智慧医疗模式。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