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香港知名时事评论员,前驻美记者。
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不仅导致中美贸易迈向脱勾,破坏全球供应链,而且还在欧洲引发强烈的危机感。一些欧洲人似乎一夜之间忽然意识到,在关键领域“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这种后知后觉的“醒悟”,在各国产生的影响不同,但有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后果,甚至伤害欧洲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英国近日发生的政府接管民营钢厂一事便是典型案例,证实特朗普施加的压力加剧了英国的恐外情绪,尤其是恐华情绪,而这可能会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寻求新的投资领域和为各种产品开拓新市场制造更多障碍。
担心“生产能力缺失”,构成“国家安全危险”
英国议会下议院罕见地在上周六(12日)召开会议,以紧急立法方式接管位于林肯郡司甘索普(Scunthorpe)的英国制钢公司(British Steel,以下简称英钢)一个炼钢厂,避免炼钢炉停止运作。英国议会极少在周六开会,往往几年才有一次,可见“钢厂危机”的紧迫性。
下议院上周六在一天内通过的此项议案,允许英国政府接管英钢在司甘索普的炼钢厂,并争取找新的收购者,令这个炼钢厂继续运作下去。其实,这一事件的详情并不复杂。
英国下议院上周六通过议案,允许英国政府接管英钢在司甘索普的炼钢厂。(Shutterstock)
网上资料显示,几十年来英国钢铁制造业持续萎缩,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英国钢铁行业雇员从1971年的31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万人。而英钢多年前一直经营效益差,连年亏损,2019年濒临破产。当时多家外国企业有意收购,最终由中国河北省平山县的民营钢铁企业敬业集团以7000万英镑(当时折合人民币6.3亿元)收购,2020年完成交割,保留英钢的名称。由于确保了原有工人的就业机会,这项收购在当时获得好评,英国政府也为达成交易大开绿灯。但由于政治环境、营商环境的变化,英钢近年再度出现亏损,主要是受能源价格上涨、钢铁制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根据英国《独立报》网站3月31日的报道,英钢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12.6亿英镑,比前一年的17.3亿英镑大幅下滑;而2023年的税前亏损则有2.312亿英镑,也低于2022年的4.085亿英镑。可见产量愈高,销售额愈高,亏损愈严重,停产止损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一家民营企业没可能无限期亏损下去,这是符合自由经济社会的基本商业规律。但由于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英国政府提出要重整军备以应对特朗普上台后欧洲面临的军事威胁,英国一些人认为英钢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英国的国家安全,抢救炼钢厂就这样变成了政治事件。
中国民营钢企敬业集团在2020年完成以7000万英镑收购濒临破产的英钢 (AP)
英国钢铁工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对工党政府的影响力却很大,因为工党的传统是支持劳工维护权益。所以,现政府立即摆出力挺劳工的高姿态,通过上周六的下议院紧急会议,迅速通过法案将英钢国有化,但并未说明如何对拥有英钢的敬业集团作出补偿,这等于没收了中企在英国的投资。
利用钢厂个案造势,散布“中国威胁”谬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昨天在记者会上表示:“据我了解,敬业集团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与英方开展合作。对于目前英钢经营遇到的困难,双方应本着互利原则商谈解决。希望英国政府公平公正对待在英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保护其正当合法权益,避免将经贸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响中国企业赴英正常投资合作的信心。”
林剑所讲的是客观现实。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本着合作的初心去英国投资,为当地制造了就业机会,同时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投资时也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特朗普诋毁中国,并向西方国家施压,要它们像美国那样与中国脱勾,导致一些英国政客从自己的狭隘利益出发,跟着美国的部署行事,在英国渲染“中国威胁论”。英国首相斯塔默在议会通过紧急法案之后去钢厂视察,与当地工人接触,试图体现工党和他本人代表工人利益的“一贯立场”。其他议员也不甘落后,纷纷阐述自己的主张,显示其“坚定立场”。有国会议员近日提出,要防止中企人员“破坏英国基础设施”,因为炼钢厂停产后很难再恢复生产,这会损害英国的基础设施,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来自工党的英国首相斯塔默,常展示自己关心工人利益的“一贯立场”。(AP)
英国官方要求敬业集团继续维持司甘索普炼钢厂的炼钢炉不熄火,但这会导致公司每天亏损70万英镑。为防止敬业集团管理人员进入厂内实施操作,有人在厂外阻止他们进厂,后来导致当地警察派人前往现场,以防发生冲突。另有议员称,英国需要将中资企业从英国基础设施中清除。英国商业大臣雷诺兹(Johnathan Reynolds)也说,今后中国企业要投资于英国的关键性工业,必须越过一个很高的“信任门槛”。雷诺兹在回顾历史时与特朗普的口径类似——骂前任无能,他称过往的英国政府允许中国企业进入英国钢铁行业是“太天真”(naïve)。
英国政界有声音要求将中资企业摒除于英国关键设施之外 (Shutterstock)
再为中企投资设限,阻碍中英关系回稳
2016年英国开始漫长的“脱欧之旅”,各种不确定因素令英国经济没能恢复到此前的水平,迫切需要外国投资,因此政府对外资比较友善,官方设立的门槛较低,这是2019年敬业集团决定投资英钢时的大环境,并非雷诺兹所说的英国领导人“太天真”。2022年发生的俄乌冲突改变了世界格局,脱欧后的英国虽然不在欧盟体制内,但其地理位置没变,英国人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感受到战争的威胁,也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感到不解或不满。
眼下的“钢厂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个大环境变化,一些人捕风捉影甚至凭空捏造的一些讲法,无非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这只会加重英国民众对中国的戒心甚至敌意,阻碍两国关系的回稳。但在英国国内,这一套荒谬的说法还有人接受,因此有些政客乐此不疲。在多人比着发狠、赛着加码时,便有可能从量变转为质变,给发展中英关系造成实实在在的障碍,并且令英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更趋负面,甚至直接影响在英华人,这方面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