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资深政策研究及传媒工作者,曾近距离观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与失。 但凡香港事,无论是与非,事事关心。
香港作为锐意发展成智慧城市的国际大都会,政府早于10年前已想推动网约车发展,但由于的士牌照已被资产化,加入经营成本较低的网约车服务,势必严重打击的士的收益,但政府又无法(或不想)杜绝网约形式的服务,致使过去10年网约车变成网约白牌车,市民已经习惯使用,的士的经营亦江河日下,的士牌价由10年前720多万元,大幅下跌至今年280多万元,而的士老派式服务亦渐渐令市民不满。传统的士已经到了临界点,政府一方面推动传统的士改革,例如推出的士车队制,但同时为网约车合法化做准备。政界传闻,政府极可能会制定出一套既能平衡网约车发展及保护的士权益的方案,并可能在今年内推出。
的士牌价由10年前720多万元,大跌至今年280多万元。(Shutterstock)
的士业界原本计划在3月5日举行大罢驶,但经过政府斡旋,业界已放弃计划。这次事件能够迅速解决,以及业界及官方的反应,都显示出政府正在“做事”。有政界人士分析,目前是政府出手摆平这拖延了10年的老问题之最好时机,因为业界已经不能承受牌价持续下跌的风险,而目前白牌车“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包括无需牌费、毋须支付高昂的商业车保、自行定价等等的优势,令到业界急于杜绝不合法的白牌车活动,所以业界有更大空间与政府商讨合法化的条件。另一方面,政府亦想尽快解决问题,因为香港是全国网约车服务最落后的城市,实际早已说不过去,同时目前网约白牌车毋须缴交牌费及税收,令政府蒙受巨大损失,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分析,政府极需要将白牌车纳入规范。
警方一直有进行打击白牌车的执法行动。(AP)
至于具体的方案,相信起码可以维持的士有生意可做,的士牌价维持稳定。首先,在此前提下,网约车规范化的建议必须加入种种限制,例如参考澳门的做法,网约车只能透过网约提供点对点式服务,或指定的特别服务,以防合法化后网约车在街上接载散客,务求可以制造的士及网约车市场的差异化;第二,限制网约车的发牌数量,目前全港有近2万个的士牌照,大约每日可以服务60万次乘载,若增加发牌数量,则需要有数据支持;第三,网约车需要支付牌照费用,经营者亦需要按法例规定缴交税款,政府未必沿用旧式的永久性牌照模式,或改为要求经营者每年缴交牌照费用;最后,纳入规管后,政府将加强打击白牌车,杜绝不公平的竞争情况。
据说,政府正逐一研究各项建议及数据,目前仍有一定变量,但规管的目标是既定政策不会改变。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