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发表时间: 2024-11-22 12:10:51
资深投资编辑及投资专栏作家,擅长分析及品评中资股,曾担任《香港经济日报》旗下《投资理财周刊》执行编辑。2006年10月出版第一本财经专书《让你富起来》,2009年5月出版另一本财经书《逆市淘金》。罗取得认可财务策划师资格(CFP)。
大约半年前,我在本栏写过一篇题为《四大内银是超级“中特估”》的品评。再一个月之后,我又写了一篇题为《“新国九条”四大内银宜对号入座》的品评。虽然内银股已经不是我杯茶,但我对内银股的“市值管理”,确实有点“爱之深,恨之切”的感受。
由于一些大型央企的市值一直被市场低估,因此,几年前中国证监会就提出“中特估”的概念,即是要求投资者要考虑央企的特性,适度给予合理的估值,这就称为“具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今年5月,中央推出“新国九条”,其中一点最值得注意。那就是,会考虑将市值管理纳入企业考核评价体系。而当今年9月推出“组合拳”救市时,有关官员也重申“市值管理”的重要性。
明显地,国家不满部分上市公司的派息政策,因此提出,要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的减持。另一边厢,就是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甚至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和春节前分红等等。
当我最初听到这个提法的时候,我即时想到的就是内银股,尤其是四大内银股。一段长时间以来,内银股的估值,不但没有提升,而且还每况愈下。直到今年,这种情况才稍为改善,因为四大内银股今年以来的累计升幅已逾四成(中国银行(03988)稍逊,只升了三成四左右)。
四大内银仍是超级“中特估”
但我认为,四大内银在市值管理这方面仍然未及格,绝对有很大改善空间,因为它们的股价即使升了几成,但市盈率仍然只有4-5倍左右(比最恶劣时的3-4倍算是有改善吧!);市帐率计更全部只得0.5倍或以下,而息率则为7厘左右。所以,我形容四大内银,其实是超级“中特股”!
自从部分央企被美国制裁,被迫从美国退市之后,这些央企就开始积极推动“市值管理”,以便回归内地A股,最主要就是增加派息,准确来说就是提高派息比率,以及增加派息频率,以吸引投资者。
这些举措证明是奏效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移动(00941)、中电信(00728)、中石油(00857)和中海油(00883),以及中国神华(01088)等大型央企。它们近年的股价升幅都以倍计,令市值升至一个较合理的水平。
但原来,在中资股当中,最赚钱的是内银股,四大内银之中,赚钱最少的中国银行(03988),去年都赚21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但上述的三大电信股或“三桶油”,最赚钱的中石油(00857),去年都只赚1600亿元。即是说,最有能力增加派息的四大内银股,在市值管理方面,仍然十分躺平。
它们唯一做了的,就是增派中期息,所以,它们的股价今年以来开始转强,但我认为,这距离真正的“市值管理”仍有一大段距离。首先,它们今次派的中期息,大约只是去年全年派息的一半左右,似乎没有意欲大幅增加派息,尤其是派息比率。当然,这还要等到今年结束后,它们公布末期业绩和末期息时才可以盖棺定论。
内银派息比率只有三成
我曾经多次提到,表面上,内银股的息率颇高,但其实,它们绝对有改善空间,因为它们的派息比率都只有三成左右,相对一些大型国际银行股,这个比率十分偏低。
以汇丰控股(00005)为例,2023年的派息比率为五成三,即使是之前几年,派息比率也有四成多,比四大内银明显高一大截。
而且,有一点我是不明白的,四大内银都是在今年8月底公布中期业绩,同时宣布派发中期息的,但却要等到明年1月才除净,而派发日期就要再等接近一个月。即是由宣布派息,到股东真正收到钱,要等近半年。
其他几大央企,大概都是宣布派息后两个月内,股东就可以收到钱。到底这四大内银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能派息,真的令我十分费解(我知道,过去四大内银一年只派一次末期息时,股东也是要等接近半年才收到钱的,即是说,它们的做法是一致的!但这是一致的“慢”)。
你也可以说,这只有第一次时才要等这么久,当以后再派息时,就不会感到要等这么久了。这个我也明白,但问题是,为什么内银股的效率这么低呢?!
回说问题的核心,就是内银股的派息比率仍然偏低,这跟它们的赚钱能力是不成比例的。我仍然坚信,只要四大内银愿意提高派息比率,它们的市值一定会进一步上升,管理层也必定可以通过“市值考核”这一关!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只看作者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顺序 ↓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