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邓声兴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硕士课程兼任讲师、香港公开大学金融投资课程讲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院使,澳门大学学术评审委员。邓博士于1997-2000年曾担任香港大学校外进修学院证券分析课程导师,2002-2004年为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导师。
邓博士是香港股票市场上著名的投资分析评论员、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主席、香港证券学会理事、澳洲银行及财务公会高级会员及报章的专栏作家和电台财经节目主持人。
恒指公司近日公布有关《优化恒生指数持续成为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市场基准之建议》的咨询结果。其中主要改革是:
(一)扩大市埸覆盖率,现时有55只恒指成分股,目标于2022年中前将成分股最终数目将固定为100只;
(二)扩充行业的代表性,恒指成分股将按7大行业组别选出成分股,分别是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及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及电讯业、医疗保健业以及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及综合企业;
(三)迅速纳入上市新股,恒指公司将要求,收窄至缩短上市历史要求由满24个月至3个月;
(四)保持香港公司代表性,成分股中,会维持20至25只香港公司股份;
(五)改善成分股权重分布,目前部分成分股权重占高达一成,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成分股权重只有5%。最新的改革中,将对所有成分股采用8%的权重上限,并同时适用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鉴于现时恒指成分股中,金融股份占比最多,占约50%,其中的中资股、内银股份的PE普遍较低,波幅亦较低。现时恒生波幅指数只有22%-27%,大约是内银股份的程度。而当炒的新经济股份的普遍30%-70%不等,波幅较大,升幅亦较大。例如,建设银行(00939)的历史波幅约只有23%,而属新经济股的美团(03690)却约有73%,及小米(01810)也有51%,大大高于内银股份的程度。
因此成分股数目若增加至100只,可增加更多新经济股,从而提高恒指的波幅,可摊薄波幅较小的现有恒指成分股。加上,现时的恒指没法完全反映市场的变动,特别是新经济股的炽热交投表现,即使往往多只新经济股份造好,亦没能带挈恒指上升。经是次恒指成分股改革,优化后的恒生指数将进一步提升其代表性,并使指数变得更均衡及多样化,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市场,有助大市成交活跃,令香港股票市场估值更高,保持恒生指数为香港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指标。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及笔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点击用户名可以查看该用户所有评论) ![]() ![]() |